中原教育周刊 > 地方

2020—2022年度河南省中原名师培育对象高级研修班开班

发布时间:2021-04-08 13:41:17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
  

  4月7日,2020—2022 年度河南省中原名师培育对象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师范大学开班。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致辞。省教育厅教师教育处相关负责同志,2020—2022 年度中原名师培育对象,2013-2019 年度中原名师,中原名师培育基地项目负责人,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直管县(市)教育局主管副局长、教师教育科科长共计400余人参加培训。

  毛杰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河南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放在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资金优先向教师投入,政策优先向教师倾斜,高度重视教师人才的培养。中原名师培育工程自2013年启动以来,教师梯队建设呈现出有规模、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的良好发展趋势和发展态势,教师梯队建设理念基本形成、教师梯队攀升格局基本建立、教师梯队建设管理体系基本成型、中原名师群体效应初步显现。

  毛杰强调,我们要立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方位、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系统把握“十四五”教师梯队攀升体系建设、中原名师培育工作的新特点,定向发力,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把握梯队建设的新目标。未来5年河南将培育认定中原名师300名、省级名师8000名、省级骨干教师4.2万名,努力打造一支豫派实践型教育名家队伍。要适应培育模式的新变化。中原名师的培育将按照周期性孵化、混合式培育、任务式驱动、阶段性认定的原则,每名中原名师培育对象须在培育基地参加为期三年的系统性、专业性、递进式的培育。要遵循管理考核的新规定。中原名师培育基地要抓紧研究制定中原名师培育工作有关考核方案,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原名师培育对象进行考核。要用好梯队建设的新平台。河南将依托培育基地的专业和技术力量,建立中原名师网络工作室,通过在线课堂、双师课堂等,实现名师资源的全共享、辐射带动的全方位和示范引领的全覆盖。

  毛杰要求,教师梯队攀升体系的建设、中原名师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持续发力。教师处与各个项目办要加强管理服务,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中原名师培育基地要积极与培育对象、培育对象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实现协同创新、融合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好培育项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服务工作,在政策制定、项目安排、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中原名师培育对象所在学校要尽快筹建河南教师发展学校和中原名师工作室,在人员调配、硬件设施、配套资金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条件保障;中原名师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育期间各项任务,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将自己锻造成为具有高尚教育情怀、成熟教育思想、独特教育风格、广泛教育影响的豫派实践型教育名家。

  王守军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师范大学与河南省师资培训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此次培训是河南省建设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梯队攀升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深入参与河南省教师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将进一步发挥在教师教育方面的学科优势和特长,在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及智慧教育建设等方面与河南开展广泛合作,为河南基础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培训时间为4月7日至4月10日,将采用专家讲座、中原名师区域发展经验交流、教师发展学校经验交流、中原名师成长经验分享、“老带新”沙龙等形式进行。

  开班仪式结束后,研修班邀请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作报告。他以《“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为题,结合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深入讲解新中国教育事业辉煌成就和宏观政策格局,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论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精神,为大家讲解了“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点。

  4月7日下午是第三届中原名师发展论坛环节,这个论坛上名师齐聚、大咖云集!

  省教育厅教师教育处处长李松原

  省教育厅教师教育处处长李松原表示,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中原名师培育工程作为豫派实践型教育名家的培育平台,新的一轮如期启动,这是全省教师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小学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全省167名培育对象、全国5个知名师大作为培育基地,共同开启了新时代教师梯队攀升体系建设的新征程。通过建立一线名师培育一线教师、一线名校带动普通学校的机制,将名师、名校由个体状态变为全省共同的教育财富,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中原名师的“星星之火”点燃河南教育振兴的“燎原之势”。

  郑州市教育局、濮阳市教育局作中原名师区域发展经验交流,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张秋萍作教师发展学校经验交流,石吟、陈静、都娟、李明、郑美玲等5位中原名师作成长经验交流,河南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正处级组织员、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专家张顺利解读《中原名师流动工作站(河师大)2021-2023年建设规划》,河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王萍分享《河南省高水平教师发展标准解读》《中原名师流动工作站(河大)建设规划》。

  教育时报教师导刊部主任代修鹏主持论坛

  中原名师区域发展经验交流

  郑州市教育局教师教育处副处长谭斌艳

  郑州市名师培育工作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梯级攀升体系,二是中原名师培育工作,三是实施千人教育名家培育工程,四是夯实名师工作室建设,五是加强乡村名师队伍建设。

  中原名师培育工作的开展,给郑州市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高更优更广的平台。近年来,郑州市教育局借助中原名师项目培育平台,共培养了“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中原千人计划”中原教学名师5人、首届河南省中原名师10名、第二届中原名师培育对象30人、河南省名师554人、市级名师643人、市级终身名师32人、市级杰出教师40人。

  濮阳市教育局教师教育科科长王章喜

  濮阳市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坚持以周期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引领教师发展,并自2007年起就启动实施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系统构建了从“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梯次攀升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体系,推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濮阳方案,促进了全市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目前,濮阳市有1名教师入选全国教学名师、5名教师入选中原教学名师、8名教师入选中原名师、5名教师入选中原名师培育对象、331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名师,成为了河南省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地。

  总结经验,主要体现在一是坚持做周期性教师5年专业发展规划,确定教师专业成长阶段性发展目标,用规划引领教师成长发展;二是坚持用机制保障教师专业成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激发和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三是坚持发挥中原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力推进名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坊等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引领和带动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当地的教学业务骨干力量,实现中小学教师专业的区域发展。

  教师发展学校经验交流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秋萍

  厚植教师发展文化,营造教师发展良好氛围。以“人文关怀,涵养师德”“团队支持,包容成长”“健康身心,幸福职业”“梯次发展,渐入佳境”四个层面厚植教师发展文化,营造教师发展良好氛围。

  对标新时代新要求,推进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完善教师发展体系。成立幼儿园教师发展学校领导小组,厘清党务、政务两条主线。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教师发展促进机制。打造教育样板间,为教师成长和班级精准管理提供支持与帮助,满足不同阶段教师专业发展,实现省实幼的教育精彩。

  创新教师发展路径,激发教师发展内在动力。一是将教师发展与幼儿园发展、幼儿发展紧密结合,以一体培养,共生共长;二是将全体教师纳入教师发展培养体系,促进每位教师全面发展,以两全发展,共享共赢;三是幼儿发展评价、教师发展考核、教师专业培训常态化,以三个常态,共荣共进;四是坚持推进底线思维、教研思维、课题思维、课程思维,培养教师高尚师德、研究意识、学术气质、教育家风范,以四个推进,共抓共促。

  积极辐射周边,名师领航,共同成长。以结对姊妹园、利用互联网资源、食育实践基地创建工作、国培项目、师范生培养等多种形式,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携手共同成长。

  中原名师成长经验分享

  中原名师、郑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石吟

  培育工程的过程可以伴随工作、生活,并努力构建自己的教育主张。课题的撰写要从题目、核心词和参考文献前置查询着手。针对考核文件要分解重组,要版块划分,并确定档案呈现格式,有预则立的规划,更便于考核时的从容。

  省教育厅在整个培育过程中搭建了多彩平台:一是学习平台,自主读书和高校多领域听课;二是交流平台,实践交流有深度、聚专题,并为大家搭建展示的平台,聚焦主题,比如核心素养、教学价值与学生发展;三是专家助力,为名师培育对象提供写作支持。

  “豫派教育家”的定位应该是有自己的主张和思考的。我希望整个培育过程中不断和自己的工作对接,在对接中有自己的思考,在思考中有自己的思想沉淀。

  中原名师、漯河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陈静

  我想用“加减乘除”4条路径,从自身的成长经历来讲述,一线教师如何在成长突围,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

  一是打磨课堂+提炼主张=重塑风格。中原名师培育工程有目的有层次有梯度地引领我们立足课堂,研究教学。基于这样明确的培育目标,我把成长支点定位在:以空杯的心态,在课堂上重新出发,俯下身子,去读懂学生,研究教材,通过一系列精彩专题课例,拥有精彩的教学标识。

  二是问题意识﹣惯性思维=深入研究。我带领的工作室,围绕一个中心“统编教材背景下的教与学”,通过真实的源自教学实践的课题,投入课堂实践,来推动研究走向深远,促进研究能力的提升。

  三是个体发展×团队研修=抱团成长。我们工作室通过向内修炼成员内功,向外拓展区域教研两条路,促进成员有效成长,并通过送教下乡、国培活动、骨干培训等方式,为全省20多个市县的教师带去我们的成果与思考。

  四是专业读写÷成长瓶颈=演绎精彩。专业读写改变着我的成长方式,不仅自己读、自己写,也带着工作室成员一起读和写。这些年,发表的文章、撰写的专著见证了一个普通教师如何在这一培育计划有力的托举下,用读写搭建向上的天梯。

  中原名师、濮阳市第十中学校长都娟

  “毛毛虫工作坊”是“中原名师都娟初中生物工作室”和“都娟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成长共同体。我们像可爱的毛毛虫一样,顽强生长、蜕变,用教育情怀和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学生的梦想,润泽学生的生命,助力学生的成长。

  如何提高工作室团队的“凝聚力”?一是家有梧桐,凤凰栖;二是方向明晰,志趣同;三是行政参与,有力度;四是核心人物,动起来;五是慕名而来,再成长;六是日常联系,不断线;七是精神引领,文化餐。

  如何提高工作室团队的“辐射力”?一是角色定位,精且准;二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三是任务驱动,搭平台;四是媒体助力,影响远;五是聚是团火,散是星。

  带团建议:建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园,带一个优秀叠加的团队,理一个清晰的带团思路,搭一个多元的成长平台,出一个可以推广的成果,有一个悄悄的辐射影响。

  一句话带团感悟:独行快,众行远。近者悦,远者来。

  中原名师、淮滨高级中学校长李明

  “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这句话道出了我参加中原名师培育获得成长的切身感受。

  一是精神的“点燃”。培育活动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精神场域,在这个场域中,生命相互影响,彼此的执著、创新和实干精神都被点燃。二是心灵的“点悟”。我们与专家、与同伴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心有所悟。通过追问“教育”本质、领悟“教师”内涵、把握“教学”根本,加深了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三是智慧的“点化”。教育需要智慧,智慧离不开研究和思索,更需要碰撞与点化。在学习与修炼中,我们生成了更多的教育智慧,提升了境界,拓宽了视野,坚定了追求。

  相与而得,相济而达。我们在“点燃”“点悟”和“点化”中,不断汲取力量、自觉担当。

  中原名师、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师郑美玲

  回顾这24年的时光,我发现24这个数字很神奇!

  历数24年的成长:

  【两个关键词】若要提炼出成长关键词,我想到的是勤奋+心。我在写这两个词的时候,欣喜地发现勤奋+心一共24画,真的很神奇。

  【一句感悟语】若要用一句话概括成长感悟,我想到的是时间不是用来冲淡一切,而是让去找到所要的一切的答案。居然也是24个字,确实太神奇。

  2013年评为中原名师以来的9年间,有了省教育厅的顶层设计才让我井喷式地成长。只管努力,你要的,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有人问是什么让我能坚守教室永远像第一天踏上讲台满怀激情?

  这是一种不忘初心的坚持,是一种安心平淡和繁冗、习惯和学生在一起的积习,是一种沉浸于为未知而学为未来而教的满足。

  中原名师流动工作站(河师大)2021-2023年建设解读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总体规划,河南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正处级组织员、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专家张顺利教授报告了《河南省中原名师流动工作站师大2.0版实施方案》,形成了“为高原供氧、为乡村输血、为高峰搭梯、为师生架桥”的工作理念和“汇名师、慧教育、会发展、惠中原”的服务定位,深入推进“筑峰行动、筑心行动、筑本行动、筑梦行动”四大行动,有效加强中原名师学术发展、学生培养、教师培训和社会服务。重点打造学科联盟、中原名师网络工作室、省级名师和省级骨干教师双导师制培育计划,构建“1+X+10+N”研修共同体及“三线一库一平台”的教师发展新模式,彰显集聚共生、迭代共创、师承互惠、同侪互助四大效应,扎实推动从中原名师到教育名家、从基础教育向高等院校、从校本发展到区域引领、从局部示范向全域辐射的整体转变。

  河南省高水平教师发展标准解读、中原名师流动工作站(河大)建设规划

  河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王萍基于2019年至今河南大学课题组对河南省高水平教师的研究,提出高水平教师素质结构包括专业情怀、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引领四个维度,并构建出高水平教师素质结构金字塔模型。以教师素质结构为基础,制定出维度相同、内容相近、梯次发展的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名师、中原名师的培育标准。继而,以河南大学中原名师流动工作站、教育家书院为平台,指出高水平教师的发展路径:激发厚植教育情怀的自觉,形成全学段跨学科的知识观,构建以研究能力为核心的能力体系,挖潜专业引领能力。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