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生源地贷款回收零逾期
7月9日上午,全国生源地贷款启动会在北京召开。鲁山县做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单位,代表河南省在会议上做经验交流。鲁山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怀海以《政府主导、教育主责、社会参与,共同实现生源地贷款回收零逾期》为题作典型发言。
鲁山县是一个集深山区、水库淹没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总人口97万,县域面积2432平方公里,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73所,在校生21.2万人,其中脱贫家庭学生2.47万人。自2013年开始实施生源地贷款政策至今,鲁山县累计发放贷款2.6亿元,资助学生3.5万人次;累计回收贷款本息9191万元,涉及学生2.6万人次。探索出“以政府为主导、以教育系统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连续七年实现生源地贷款回收零逾期。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强化生源地贷款组织保障。鲁山县成立了以主管教育副县长为组长,教育、财政、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生源地贷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与各乡镇签订生源地贷款目标责任书,压实责任、协同推进。建立了“县—乡—村”和“教体局—中心校—学校”双线联动机制,为防范生源地贷款风险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教育主责,强化管理,担当生源地贷款回收责任。一是夯实人才基础,建强“一支队伍”。2013年,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设了21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配备8名专职人员,高标准配置工作设备,实现了“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独立。2018年在中心校及各中小学校成立资助中心,通过考试公开选拔318名资助中心主任,同时全县 554个村委会,每村确定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生源地贷款工作,充实基层学生资助力量。
二是强化过程管理,抓好“四个重点”。贷前重宣传,政策早告知。精心创作《生源地贷款问题解答》、《生源地贷款三步曲》等宣传材料,详细解读贷款政策与违约风险。办理重服务,“点子”惠民生。针对鲁山县地域面积广、山区较多,人口分散、贷款不便的实际,在不同方位的乡镇设置四个代理点,方便学生贷款、还款。让政策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贷中重联络,“四心”见真情。秉承“爱心、热心、细心、耐心”四心服务宗旨,通过资助热线、微信群、公众号、QQ群等方式,无节假日、24小时为学生解疑答难,提供贴心服务,为贷款回收搭建情感纽带和信息桥梁。贷后重育人,资助润人生。在生源地贷款学生中连续举办四届“感恩、励志、诚信”征文比赛,培养了学生诚信、感恩意识,为贷后回收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是紧扣时间节点,落实“五项任务”。3-6月,开展专项培训。通过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对生源地贷款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毕业确认、信息变更、还款流程、违约后果等专项培训。7-8月,提前还款提醒。最迟8月15日前,利用网络平台以及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告知贷款学生9月1日起需要本人承担自付利息,鼓励具备还款条件的学生提前还款。10-11月,年度还款告知。利用短信、电话以及网络平台,提醒所有应还本息学生,告知其还款账号、还款流程,提醒他们按照要求结清应还本息。12月,还款通知送达。发挥双线联动作用,将还款通知书送达学生或家长,回收贷款。12月20日前,走村入户家访。组织专门人员对未还款学生逐人家访,督促学生或共同借款人及时还清本息。
四是把握关键环节,推行“四项制度”。实行县、乡、校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分级责任制”,任务分解到人;实行教体局班子成员“分片督战制”,提高工作效能;实行回收情况“日通报制”,每天按照回收率全县排名通报,强化回收责任;实行回收成效“奖优罚劣制”。12月20日后,全县召开总结会议,根据回收效果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工作不力、回收滞后的单位通报批评。
社会参与,多措并举,共克生源地还款难题。一是“排查法”解决地址不详问题。针对有学生家庭地址及联系方式变更等情况,通过协调村委会、公安部门、医保部门等相关单位,通过摸排、走访、蹲守等形式,确定学生新住址,回收助学贷款,并及时更改系统信息,以便于开展工作。
二是“传书法”解决避而不见问题。针对居住外地的学生,本着为学生本人负责的态度,想方设法联系其亲属、朋友,转送“还款通知书”及贷款逾期风险责任书,督促及时归还贷款本息。
三是“垫付法”支持诚信少年。对于一时因为特殊原因暂时不能及时还款的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资助中心工作人员在村委会人员的见证下,以个人名义先行垫付,保证不出现贷款逾期现象。
四是“造势法”吓退赖账侥幸心理。对于个别有还款能力但存在赖账侥幸心理的学生或家长,邀约乡镇政府干部、村委会干部、学校校长及中心校人员,集体到借款学生家中,送达《贷款逾期提醒通知书》,宣读逾期责任条款,并要求学生或家长在《逾期提醒通知书送达回证》上签字按指印。(教育时报记者 王星飞 通讯员 赵红霞)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