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地方

四年内完成新改扩建初中学校58所 宁波启动“双减”下的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行动

发布时间:2021-12-16 19:47:07来源: 现代金报
  

  “双减”之下,初中教育质量如何提升?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如何缩小?日前,宁波市对标共同富裕先行市的新定位,发布《初中学校全面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重点破解学校发展、师资力量等教育发展难题,实打实办好民生“关键小事”。

  到2025年,宁波将实现1/3相对薄弱的初中办学水平显著提高,1/3内涵发展较好的初中建设成为现代化学校。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不断缩小,县域内初中学校资源配置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小于0.30。

  四年内完成新改扩建初中学校58所

  《行动计划》从学校发展、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学生素养提升和招考制度改革五个方面布局。首要任务是实施初中提升培优行动,推进1/3左右的薄弱学校补短提升,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教研培训等方面建立补短提升的刚性指标,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到2025年,全市所有相对薄弱初中与优质初中结成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以强带弱优势互补。

  同时,开展试点学校培优创建,推动1/3左右内涵发展较好的初中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学校。宁波将在四年内完成新改扩建初中学校(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8所,以应对常住人口适龄学生数量增长和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新建初中学校规模不超过42个班级,严格控制班额,防止出现新的大校额学校。

  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

  面对师资力量不平衡不充分这一“难点”,《行动计划》探索建立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制度。

  对于教师满编但确需新招教师改善结构的学校,调剂使用周转池编制;选优配强初中校长,鼓励名校长、高中学校管理骨干交流到初中任职,推动城区学校骨干教师交流到农村初中任校长,优先安排、调配优秀教师、师范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统筹安排农村学校新入职教师在城镇优质学校学习锻炼三年,期满后回原农村学校任教,教师在教育集团内由“名校”流动到“弱校、新校”可视为支教经历。

  同时,探索以特级教师、名教师为基础的兼职教研员制度,推进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加大教研员讲授示范课、公开课以及到初中学校听课和参加教研活动的力度。50周岁以下教研员在岗工作满5年后,原则上要到薄弱初中从事1学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

  学生艺体素养、身心状况等纳入监测

  《行动计划》明确,“双减”背景下,全市初中学校加速教学质量提升,深化校本特色的拓展性课程研究,建设一批市级高质量拓展性课程,实现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推进“轻负高质”教改实验学校建设。

  考虑到教育评价体系是影响整个教育教学质量走向的关键,未来宁波要完善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三年为一个周期,将学生学业水平、课业负担、艺体素养、身心状况以及家长满意度纳入监测内容。继续定期对学生体质健康和音乐美术教育质量开展监测工作。深化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将学习能力纳入评价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全市要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探索实施大学区和多校划片的初中招生管理模式,建立分类型、可选择的初升高考试招生制度;探索招生名额分配到校与分配到班相结合的办法,优质示范普通高中学校定向分配比例逐步提高到70%,并向农村初中和薄弱初中倾斜,建立初中、高中一体化特长生培养机制。

  据了解,宁波市教育局将对列入补短提升行动和现代化学校建设的初中学校进行定期评估,有关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对区县(市)年度目标考核,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初中教育。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