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资讯

河南连续7年举办汉字大赛 信阳市一枝独秀被称为"信阳现象"

发布时间:2021-01-12 16:41:01来源: 中国教育报
  

a2ecea3b90c9a248370248d37f7c172.png

  本网讯(记者 陈强 李见新)近日,2020年河南省汉字大赛总决赛落幕,本次大赛历时6个多月,1595所学校、403万师生参与。自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举办首届汉字大赛以来,本项赛事已连续举办7年,1000多万师生参与比赛,汉字大赛已形成了参与广泛、社会影响大的河南文化教育界品牌活动。

  “我们始终坚持在题目设计中紧抓汉字文化溯源,呈现历史生活中的文化演进,彰显时代风貌中文化是重要的力量源泉。希望通过大赛,吸引更多的学校和师生积极参与,调动他们学习汉字、书写汉字、热爱中国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以汉语言之美感慰藉心灵、涵养精神,培养具有中国心、中国情的新一代,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工作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委员何秀敏评价说。

200e488868eb4ba28a50b7d73bb8ca2.jpg

  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委员何秀敏为获得冠军选手颁发获奖证书及奖杯,并为信阳市第九中学和新乡育才小学颁发三冠奖杯。

  作为“文字的故乡”,河南建立了中国首座文字博物馆,引导广大师生学习汉字、用好汉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开始筹备全省师生参与的汉字大赛,成立了大赛组委会,建立了大赛专家库,建立了一套科学严谨、分类完善的大赛题库。比赛试题主要使用中小学大纲内的字词,还增加了经典名著、地名、人名、口头语等类型的词汇,并把古汉语中单个字的字义、古诗文的词语以及“汉字溯源”列入其中。比赛不仅从汉字的书写检验选手的能力,还从汉字的音、形、义等角度考查选手掌握汉字知识,促进了广大师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

  为确保大赛深入持久开展,河南省教育厅完善了“互联网+”比赛与线下比赛相结合的方式,为师生参赛提供便利条件。不断完善大赛形式和内容,让大赛紧跟时代步伐,走入参赛师生的内心。考题既注重传统文化,也兼顾当下生活,还增加了情景表演题型、时政热词考题,进一步突出实用性。大赛紧贴国家中高考改革步伐,不断调整内容,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基础性作用通过汉字大赛更加彰显。为增强比赛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全省复赛采取积分赛加淘汰赛的模式进行。

  在河南省汉字大赛开展过程中,信阳市成为获得全省冠军最多的市,还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比赛并摘取全国总冠军。在2020年比赛中,信阳市摘取了全省基础教育领域三个组别的全部冠军,形成了一枝独放的“信阳现象”。“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将举办汉字大赛上升到弘扬传统文化、深化素质教育、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城市名片的高度来认识,市县校三级联动开展,形成了工作合力;二是以语言文字示范校、书香校园创建等活动为引领,把举办汉字大赛作为服务语文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信阳市教育局局长苏锡凌说。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