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受访家长给孩子报了线上课 最担心影响视力和互动性差
不少家长都会给孩子报线上课程。去年以来,线上培训顺应了防疫需要,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机会。但是线上培训行业鱼龙混杂,虚假宣传、关门跑路事件频发。你给孩子报了线上课程吗?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wenjuan.com),对1523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2%的受访家长给孩子报了线上课程。选课时,受访家长考虑最多的因素是试课效果。对于线上课程,受访家长最担心的两个问题是影响孩子视力和互动性差。95.2%的受访家长希望加强对线上培训行业的监管力度。
87.2%受访家长给孩子报了线上课程
家住北京的郑子惠(化名)有一个8岁的女儿,最近她正在忙着给孩子报线上辅导班。“我主要想给孩子报英语,最近发现某平台12课时的英语班都报满了,1对1的班更是难找”。郑子惠说,她以前不太关注线上教育,总觉得效果不好,但因为防疫需要,孩子目前只能在线上上辅导班。
“这两年,我感觉周围给孩子买线上课程的家长变多了。”在石家庄某县居住的田丽(化名)告诉记者,孩子今年10岁,在其他家长的推荐下,她关注了几个K12教育(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编者注)平台,准备给孩子补补数学。
调查显示,87.2%的受访家长给孩子报了线上课程。受访家长给孩子选线上课程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试课效果(61.5%),接下来是品牌知名度(53.4%)和老师知名度(53.4%),周围人的推荐(49.9%)也是受访家长考虑较多的因素。
给孩子选线上课程,受访家长还会参考打折促销活动(23.8%)和广告(18.9%)等。
“虽然在线教育的广告遍布车站广告牌、电梯间、综艺节目等媒体,而且几乎都是标榜名师的轰炸式营销,但口碑营销对于其获客还是有很大影响。”曾在某辅导机构做老师的王鹏(化名)分析,平台目前还是在烧钱打“流量战”,通过特价课、拉好友返现等方式吸引客户,为此付出了较高的成本,后期需要想办法留住客户,吸引家长买正价课,才能盈利。
95.2%受访家长希望加强对线上培训行业的监管力度
田丽很担心线上课程对孩子视力的损害,“年龄小的孩子自控和自学能力差,导致学习效果打折扣。我一不监督,孩子就容易搞小动作,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觉”。
线上课程存在什么问题?调查显示,影响孩子视力(49.3%)和互动性差(41.2%)被受访家长视为两个最大的问题。
在某平台兼职给中小学生讲心理课的李维(化名)认为,线上课程搞得再花哨,还是不如线下面对面授课效果好。
李维觉得,线上教育还有很多家长没有关注到的问题。“有一定规模的教辅机构都会对招进来的老师进行培训,有的老师刚培训完就被挂上星级教师的标签。一些所谓的助教主要起着劝说客户续费的作用,并不是在负责课后答疑等学习问题”。
调查中,受访家长认为线上课程存在的问题还有:虚假广告泛滥(35.1%)、平台资质不明(26.3%)、贩卖焦虑(21.2%)、消费者维权难(20.7%)、师资力量弱(18.1%)、跑路问题频发(16.3%)、课程水(16.2%)、教学理念不科学(14.0%)等。
32.2%的受访家长称遇到过线上机构虚假宣传、跑路等乱象。
郑子惠最近注意到某教辅平台被爆4亿用户仅300多名持证教师的新闻,感觉很吃惊。“我想了想,自己给孩子报班的时候,好像没有特别关注老师是不是持证”。
“机构老师无证教学并不少见。”王鹏回忆,由于班里上一任老师离职,他被招入公司接替离职老师教课,“公司对教师资格证并没有要求,只是让我做了一份试题,达到90分以上就可以入职。然后我被包装成所谓的名师,给已经断课一段时间的学生上课”。
“家长们推崇名师,机构就把握住了家长这种心理,拿名师做噱头进行宣传。”李维坦言,在广告里,一些资深教师常常被教辅机构拿去充门面,但名师毕竟是少数,“现在在线教育行业竞争激烈,机构花那么多钱去做广告、拉赞助,哪还有钱请名师”。
当下,一些在线教育机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其无暇提升师资力量,也给稳定经营带来了更多风险。研究指出,火热的在线教育赛道的背后,一半是高增长高融资额的火热景象,一半是获客成本不断提高、行业普遍亏损、距离规模化盈利尚有较长距离、中小玩家生存更加困难的残酷现实。
调查中,95.2%的受访家长希望加强对线上培训行业的监管力度。
郑子惠觉得,现在孩子教育的成本太高了,要到处打听老师水平,花钱买课,花时间监督,还要担心机构卷钱跑路,“希望监管部门能在线上教育质量上多把关,促进这个行业良性发展,让家长省心一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易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