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本报首次报道太古小学“成长嘉年华” 如今期末游考成了低段年级的“标配”
“双减”下的第一次期末考试,备受关注。这两天,小学一二年级的游考正在各校陆续进行。
游考即“无纸化”考试,也称“乐考”,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群体,利用游戏方式进行面对面测试的一种期末考方式。
“双减”下的游考呈现怎样的状态?本报记者走访了部分学校。□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章萍 王伟 钟婷婷
在现场
“双减”后的
首次期末游考
考什么?
在浓浓的年味中 开启游考闯关
春节临近,年味日益浓郁。1月14日上午,宁海县华山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迎来了“双减”后的第一个期末考。
这是一个充满了年味的“考场”,在社团课上DIY的剪纸、中国结以及泥金彩漆等作品,都成了装饰。同学生们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很快进入了游考的氛围。比如,朗读和过年有关的诗句、画一幅“年味”图画、剪一个新年窗花、唱一首过大年的歌曲……
“像过年一样,我很开心,考试挺好玩的!”一年级的王诗祯小朋友考完后笑着说。其他学生也围着班主任,高兴地展示自己的集星卡。
学校教导主任胡海燕表示,今年的游考更强调让学生在乐中考,考中获。考的并不仅仅是学科知识,更考验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实践能力。
1月14日上午,也是高新区实验学校一年级游考的时间。每朵“蘑菇”背后有5个拼音,5个词语,读一读上面的拼音和词语,这是“识字虎”。每颗“苹果”背后有一首诗或者一篇课文的名称,背一背题目对应的古诗或课文,这是“记忆虎”。选择你最喜欢的“糖果”,“糖果”后面是一幅图画,看着图片,说一两句话,这是“巧嘴虎”。抽取算式题卡,直接说出答案,包含:10以内加减、20以内进位加法、连加连减,这是“算术虎”……今年该校的游考以“巧虎迎冬奥”为主题,设置了12个项目,涉及八个学科。
闯关开始前,孩子们有序地在帐篷前排队等待挑战。看到老师在自己的游考卡上打上代表最高等级的五星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带着高涨的情绪继续转战下一关卡。学校老师介绍,在游戏活动中,小朋友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去闯关答题,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宁波味道”中 考察综合素养
“小小马儿五尺长,爬高落低奔四方……”一阵带有阿拉宁波腔调的悠扬曲调传来。在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一群“虎娃”正在进行主题为“虎娃闹春——宁波味道串串烧”的期末趣味游园活动。该校基于地方特色设计了寻访宁波老字号、认识宁波老地标、欢天喜地吃汤圆、唱宁波传统戏曲、画宁波新地标等活动。
数学组设计制作了1.3米高的建筑——宁波鼓楼。孩子们在老师报出时间后迅速地在鼓楼上拨钟表,不仅让抽象的“认识时钟”知识点形象化,还让学生感受到宁波鼓楼的建筑特色。
语文组的课桌上摆满了“缸鸭狗”“状元楼”“赵大有”等宁波老字号的立体店铺,学生需看拼音读出店名,并说出老字号的特色产品,在拼读的过程中了解宁波老字号和特产,寻访“宁波的根”。据了解,这些宁波老字号的立体店铺都是该校美术老师制作的。
此外,在音乐游考时,学生在《走马调》的吟唱中感受家乡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美术游考时,学生通过给杭州湾大桥、宁波北仑港、灵桥等建筑涂色卡涂色,进一步认识宁波地标。209班的张晨悦考完后开心地说:“今年的考试有点不一样。原来我们宁波有这么多有名的地方,有这么多好吃的,等过年了我要让妈妈带我去走走。”
校长张易表示,本次游考以“宁波味”为主题设计过关项目,希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宁波城市的发展,增强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其次,将活动项目化了,学校美术组一直在进行宁波味儿童创意美术的课题研究,此次游考与学校相关学科亮点工作进行了整合、延续。最后,将整个游园活动周期拉长,让学生参与准备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探究、合作能力,看到了学生更丰富更真实的表现。
在爱学习爱劳动中 完成评价
年底了,爸爸妈妈们更加忙碌,你能做一回家庭小主人,帮助他们完成下面这些任务吗?
帮爸爸到“菜场”买齐菜单上的蔬菜;帮妈妈把“厨房”里的食材分类存放好;把“阳台”的衣服收纳叠放整齐;把水槽里的碗勺洗刷干净……
北仑区淮河小学一二年级的“考题”有点儿意思,走进“悦动生活馆”,到处都是小朋友们忙碌的声影。
“3个西红柿、2个萝卜、6根大蒜、4根葱……”品种对了吗?个数没问题吧?动漫农庄里,小小采购员们仔细阅读着采购清单,毫不含糊地往菜篮子里装着蔬菜。
大米、黑米、黄豆、绿豆、花生米……妈妈总是会把厨房里的食材收纳得妥妥的。我们也来“对号入座”试一试!
此外,心动文学房在游戏中考察的是识字、朗读、背诵。灵动思维屋里的小游戏则让考卷隐于“形”,让分数匿于“迹”,背后反映的依然是小朋友们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水平。
在余姚,游考同样将测试与生活情境深度融合。“多维乐考”是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一二年级的游考活动,考查学生关键能力和基本学科素养的同时,又让学生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多维乐考”涉及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七门学科,每一门学科设置的场景与生活紧密相连。如道德与法治设置了“文明小先锋”和“文明探索队”,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明白做文明少先队员的标准。语文学科设有“有滋有味朗读吧”“有情有境阅读屋”和“有声有色说话坊”,数学设有“妙算馆”和“实践馆”等。除了单独闯关,还有齐心协力,孩子们可以在运动场上大显身手,共同观察,发现科学的奥秘……
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本学期末也开展了“探秘太空,未来有我”为主题的快乐游考,助力“双减”落地。
专家分析
寓教于乐 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直以来,宁波都在积极探索小学低段学业无纸化评价机制,很多学校通过“游园”“闯关”等寓教于乐的模式,全面了解学生阶段性所学综合能力情况。“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期末考,更体现出游考综合类、趣味性、情景化、可选择、重体验等特点。很多学校的测评方案既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又体现多元智能评价,测评维度涉及学科知识、体艺素养、劳动技能等;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考查, 实践能力得到训练。比如:北仑淮河小学的“闯关乐享丰收节”主题,很好地体现了“五育并举”理念;鄞江镇中心小学的“重温长征路·传承红色魂”主题,结合地方红色文化,凸显校本特色。
游考这种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能力、减轻学业负担的创新性评价形式,关注的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单项知识和某种基本能力,而是重视学科思维、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也更加注重协同合作,有效沟通,解决问题的融合性能力培养。游考模式体现绿色、整体评价理念,以学生全面发展为脉络,尊重学生能力和个性差异,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从而为优化教育教学提供支持。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刘晓洁
校长回忆
15年前推出
这项措施的校长
这样说
“双减”下的期末考试是怎么样的?记者发现,即便到了考试季,校园里还是很精彩,特别是一二年级,因为他们的期末考试是游考。比如宁海县华山小学,朗读和过年有关的诗句、画一幅“年味”图画、剪一个新年窗花、唱一首过大年的歌曲……就是孩子们的考试内容。再比如,高新区实验学校是闯关游戏,还设置了等级。其实,宁波的游考,根据媒体报道看,可以追溯到2007年2月。
30%的游考成绩
计入期末考试
根据当时报道:太古小学把考场布置成了8个乐园,一年级小朋友可以带着父母一起闯关。现场有剪纸、拼图、计算等,涉及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品德与生活等6类科目,其中还包括特长展示。虽说这是一场考试,但是学校特别制作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卡,上面印着“成长嘉年华”的字样,考场也被打扮得很卡通。从报道来看,这场特殊的考试占了总成绩的30%。正如老师们所期待的那样,对于这场特殊的考试,孩子们笑声不断,家长们则是当作了一次校园开放日。
15年过去,太古小学早已被合并。校长马任现为鄞州城北社区学院院长。面对当下实施的一二年级期末考变游考的大众化与普及化,他感悟很深。
“我前几天还在和同事聊天说起这个事,这个形式我们十多年前就做了。”听到记者聊起这个话题,他很意外,不过依然兴奋地说:“我们当时是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的,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学校时间不长,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一个学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认为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不需要书面测试,更重要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
马任回忆道,当初在设计项目时,目的是展示学生的优点与长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游戏项目是可以选择的。例如:小学一年级语文主要学习内容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孩子可以自己任选一项参加游戏,会讲的可以讲一个故事,擅长朗读的可以朗读一篇课文、背诵一段古诗,也可以听一段故事复述等。在游戏中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什么邀请家长参与呢?“这个设计就是为了让父母可以直观地看到孩子的优势与不足,也可以在观看其他孩子的展示过程中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优秀不一定是生活优秀,反之亦然。”他说。
不要形式大于内容
不能偏离教育人的初衷
对于当下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游戏考试,他的建议是不要形式大于内容,不能偏离教育人的初衷。学校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去展示孩子的学习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类型。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马任认为,“考试”的目的是检验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成果,通过考试成绩来分析学情和教师教学策略是否合适。其实这一个目的已经在平时的单元评估中得到检验,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教师都已经了然于胸。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统一的期末考试呢?这是学校对于教师教学成果的了解,是学校的需要。”
从新闻到常态 这是教育理念的提升
2007年,我刚刚跑教育新闻不久,大学毕业也不过两年多。被邀请采访,就是觉得挺新鲜,当时我并不能读懂这背后的意义。
因为职业习惯,我们会邀请专家对新闻事件进行点评。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有专家这样说:从评价体系的角度说,学校开展了一次大胆有益的尝试,通过多元技能的展现来评价一个学生。
当时,我们用了半个版面来报道一个学校的期末考试,也是鲜见的,这也间接肯定了这个新闻的价值。在之后的若干年,时不时还是会有这样的报道出现。
我把这些理解为星星之火。
之后到2014年,宁波正式规定取消小学三年级及以下年级各种形式的统测活动,很多学校开始实施。
当时有不少家长质疑:不考试,那我怎么了解孩子对学科的掌握程度?但是顶着各种压力,依然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这项改革。
2021年,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部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
从有趣的新闻变成校园的常态,我认为这是教育理念的提升。
但凡改革,一路走来,都会争议不断,即便到现在,走了15年,依然会有不同的声音。改革有风险,是不是可以不改了呢?
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我认为国家是看到了“长期以来,义务教育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教育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的问题。
刚开始时,很多家长对“双减”充满疑问,老师们很多也持保留意见。但是当下校外培训机构不是关门就是转型,托管服务开展得如火如荼,我相信大家内心深处正慢慢地在接受这种改革。
我始终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信念坚定,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