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老师自编故事自创绘本 让学生和家长的“噩梦”变“美梦”
数学拓展题是很多学生和家长记忆中的“噩梦”,不过,在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这个学期却喜欢上了数学拓展课,原因是,老师们将数学拓展课变成了绘本课,在有趣的绘本故事中,以前害怕的题目不知不觉就被解出来了,这让同学们觉得很有趣。
“在实际尝试中我们发现,当一个比较深奥的拓展练习通过有趣的绘本故事呈现和进行教学时,孩子们可以在理解上有极大的提升。”镇海区艺术实验学校副校长金滢是这项实践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在学习数学时经常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在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积极探索下,绘本教学成为低段数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国内有学校已经将数学绘本融入课堂,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艺术实验小学的亮点在于,绘本针对的是教材中的拓展练习题,而且所有的故事和绘画都由数学组老师原创完成,做到了“一题一课一绘本”。
经过一年多的打磨,学校已形成《小花匠》《包饺子》《智过铁索桥》《礼物》《植树节》《消失的价格》《分巧克力》《兄弟姐妹》《寻找消失的宝石手链》一共9本绘本。除绘本之外,老师们还邀请学生配音,做成了有声读物,发布在公众号上,供更多感兴趣的同学观看。
二年级2班的顾珉豪小朋友告诉记者,比起普通的数学课,自己更喜欢绘本课,因为绘本课很有趣,也更容易理解。班上其他小朋友也是,每次上绘本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比平时更多更积极。
有意思的是,作为这一系列绘本的美工老师,吴凯老师说自己并没有系统学过绘画,但是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看漫画,对漫画人物也有自己的理解,于是主动承担了绘画的重任。
除此之外,绘本教学还结合生活情境,融入育人元素,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的同时感悟一些“小道理”,让数学习题也能“开口说话”,发挥更大的育人价值。比如,《寻找消失的宝石手链》以“找规律”为原型,含有“助人为乐”主题;《植树节》以“间隔问题”为原型,含有“保护环境”主题;《兄弟姐妹》以“移多补少”为原型,含有“关爱亲人”主题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