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孩子报警“被家暴” 别只当笑话看
1月16日,河南南阳。12岁男孩报警称自己遭遇家暴。原来父子俩因玩手机大吵,父亲动手打了儿子。经民警调解后,男孩承认错误、主动写下检讨,父亲也向孩子道歉。
(1月23日澎湃新闻)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被家暴”报警求助的案例越来越多。对于“被家暴”的孩子来说,选择报警说明他们有着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但任何事物,不止一面。
自我保护意识只是一方面,孩子报警“被家暴”的另一面,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地方,家长教育应当讲究方式方法,随意的打骂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给孩子未来的成长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使孩子产生自卑人格,甚至会造成孩子社交焦虑。
再说,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一套不但已经过时,而且涉嫌违法。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十三条对家暴明确说“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因性别、身体状况、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不得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这就意味着,家长如何对待孩子,正式从“家事”上升为“国事”。家长对孩子恶语相向、拳脚相加,弄不好会收到法院的“家庭教育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很多未成年人身上出现的问题,都与其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未成年孩子有些叛逆,家长要学会与孩子做朋友,以平和的口吻与孩子沟通观点和看法,如果一味地打骂,家长和孩子之间就形成了“敌对”的紧张关系。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孩子贪玩不爱学习,或沉湎手机游戏,家长要俯下身子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自觉远离手机游戏,把精力花在学习上。暴力相向,只会适得其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