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地方

这样的期末奖品 很有“年味”

发布时间:2022-01-25 12:42:29来源: 现代金报
  

  1月20日下午放学前,宁海县力洋镇前横小学给每位优秀学生奖励了一只鸡。这些鸡是该校学生自己养大的,一直生活在学校的阳光农场里。

  去年年初,前横小学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孵化出了一批小鸡。在孩子们的精心饲养下,小鸡们也慢慢长大了。前横小学的校长朱作望说:“孩子们对小鸡照顾得很周到,喂水喂饲料,清理鸡粪……所以我们决定将一部分鸡当奖品发放给那些优秀的孩子。”

​  一只鸡、一条鲤鱼、一颗白菜…… 给学生发期末奖品,学校很用心

  此次期末奖品发放,每个年级都有一名优秀学生拿到了一只鸡,拿到奖品的孩子们开心极了,回到班级的队伍中也让其他的孩子们羡慕不已。拿到奖品的龚兰霏羽说:“这个奖品我没想到啊,我们自己喂的小鸡当奖品发给我们了,回去让妈妈继续养着,我还想给它做个漂亮的窝。”

  另一位同学龚可可说:“快过年了,我想让爸爸给奶奶炖鸡汤喝,奶奶年纪大了,我想让奶奶有营养一点!”听了孩子们的话,朱作望说:“这就是我们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单单要学会知识,学会独立,学会有爱心,更重要的是学会感恩,让孩子们懂得大人的辛苦,能够有一份感恩之心!”

  前横小学是宁海县力洋镇的一所乡村学校,共7个班级,16个老师,约168名学生。学校虽小,但学校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开辟了阳光农场和阳光“工厂”,让孩子们通过饲养小鸡、腌咸菜、做酒酿等活动,在实践中学,在学中获得快乐。

  这次奖品发放,也让孩子们的积极性更加的高了,有些没有得到奖品的同学表示下个学期一定要努力争取拿到小鸡。

  这学期,老师们奖励学生的方式都很别出心裁。1月21日,在鄞州区学士小学的休学典礼上,每个老师都精心准备了“惊喜”分发给努力了一学期的孩子们。其中,304班马铖怡老师别出心裁,今年准备了鱼、蔬菜等作为孩子们的奖品,每一种都是寓意密码。如鲤鱼“年年有余”、茄子“紫气东来”、甜玉米“甜甜蜜蜜”、萝卜“白白胖胖”等,通过红包盲盒的形式分发给孩子们。马老师说:“烹饪课是学士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孩子们已经践行了一学期的烹饪课程,这些奖品既是对孩子们这一学期来努力的肯定,寄语新的一年年年有‘余’;也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假期里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家人烧一份年夜饭,表表孝心。”

  孩子们拿到奖品也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喜。陈迦龙同学说自己从来没收到过这样的礼物,“这学期我们学习了蔬菜和肉类的烹饪方法,都很有挑战性,我最喜欢有挑战的东西,今年的年夜饭看我的!”

  21日,宁海县银河小学304班的班主任陈萍萍老师给每个孩子准备了各种蔬菜作为期末奖励。大白菜、胡萝卜、青瓜、西兰花、大头菜……当孩子们抽到礼物后,所有人都乐了。学生吕欣诺惊呼:“陈老师,你把菜市场搬过来了吗?”另一位女孩抽到自己喜欢吃的土豆后,高兴得蹦跳起来,台下的同学们也沸腾了。

  放学后,孩子们将礼物拿回家,有的直接做成菜吃了;有的孩子舍不得吃,用袋子装起来,放在冰箱里保存,家长们都称这礼物很“实在”、很有“年味儿”。

  陈正翔的妈妈说:“用蔬菜当礼物真是太有意思了!陈老师每年都会精心给孩子们准备新年礼物,比我们家长还细心和温暖。”

  猪蹄膀、米豆腐、带鱼白菜…… 年货大礼包 鼓励学生走进厨房

  今年奉化区莼湖街道尔仪小学501班的期末礼物也很特别。鸡、猪蹄、带鱼、小黄鱼……这些菜系上红丝带,摇身一变成了班主任蒋盛芳老师送给孩子们的期末礼物。1月22日,在期末颁奖典礼上,501班的孩子收到了蒋老师精心准备的“年货”大礼包,鼓励他们走进厨房,开启一段愉快的寒假之旅。

  休学礼加上期末颁奖,必须要把仪式感拉满。

  蒋老师把猪蹄、带鱼、小黄鱼、白菜、年糕缠上红丝带“盛装”打扮一番,还设计了抽奖环节。黑板上一面红包墙,小朋友们一个个上来“抽奖”,打开红包,拿出奖券,一只鸡、一个猪蹄、一条带鱼、两株大白菜……小朋友们欢天喜地地凭奖券兑奖。此外,蒋老师还结合奉化莼湖这个海滨小镇的特点,准备了米豆腐、海苔菜、黄耐糕等当地特色美食。

  为什么要送“年货”?蒋老师说,一个是快过年了,送年货很应景。另外,尔仪小学一直重视劳动教育,在当前“双减”大背景下,蒋老师思考的是如何把“劳动打卡”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劳动实践。蒋老师送上新鲜食材给同学们置办“年货”,目的也是让孩子们多进厨房,寻找年味,体会劳动带来的多重乐趣。

  孩子们把年货带回来,家长们忙并快乐着。当天晚上,班级群里就晒出了地道美食。“学校里抽的肉,教孩子下厨煮了红烧肉,味道还不错”“抽的猪蹄烧了两大碗”“尓仪501班幸福多彩,胃口棒棒哒”……这样“接地气”的期末年货大礼包,让家长们也感受到了过年的快乐。

  “一说到期末礼包,想到最多的是,和读书有关的比如文具。其实生活之中处处都可学习,通过劳动实践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劳动中感受父母的辛苦,把感恩教育融入其中。”蒋盛芳老师说。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