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地方

最美不过 中国年

发布时间:2022-01-25 12:49:36来源: 现代金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过年,是中国人生活里最具有仪式感的一件事情,也是童年最迫切却也最淡定的一次等待。迫切是期待,淡定是它必然会到来。

  有人说,现在没有年味了,有些孩子甚至纳闷,祖辈们为何还要坚守那些看不懂、甚至有点不知缘由的“老礼”。

  任何事情,均有缘由。春节,对每个人来说,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那份关于团圆的执念,关于爱的延续,永久不变。

  主讲人

  宁波市第七中学

  林琼媛 顾倩薇

  过往·形式隆重

  说起年,说到春节,作家冯骥才曾披露自己的“春节八事”,读来妙趣横生。

  “每进腊月,友人们便笑道:‘大冯又忙年了。’年的心理是年货要备得愈齐全愈好,以寓来年的丰足。备年货时母亲是重点。母亲住在弟弟家,所以多年来一直要为母亲备足八样年货一一送上……某种意义上,过去一整年的欢笑、欣慰、苦痛、辛酸都是为了今天。”

  是鲜红的灯笼、春联、剪纸和点亮漆黑夜空的烟花,勾勒出过年火红的色彩;是震耳欲聋的鞭炮、形形色色的口音祝福、熙熙攘攘的人群,渲染起过年热闹的氛围;是祭灶王、迎财神、拜菩萨,再到祖先牌位等各种繁复的习俗,给足过年满满的仪式感。

  色彩、光影、味道、声音……过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一段五光十色的记忆。

  年味,应该就是糖食果饼的甜香味,洒扫之后的尘土味,刷子上的浆糊味,爆竹炸裂后的火药味,是亲人和家乡的味道。对于80末90初的农村孩子来说,过年意味着可以吃到肉,可以穿新衣,挨家挨户地拜年说吉祥话,讨糖果、零食吃,最重要的是,可以领压岁钱,那是一年中唯一的一次零花钱。

  当大人们开始拆卸清洗窗帘、油烟机,把整屋的东西往外挪,洗了一晾衣杆又一晾衣杆的被子床单,顺带让你搭把手的时候;当街上的人气渐浓,街头开始出现似乎一年只在年头这几天才能见到的售卖灯笼、塑料花、各式挂件、春联、红包纸的小摊店铺时;当家家户户开始费时费力地做香肠、晒腊肉、卤酱肉、风鳗鱼干、腌螃蟹,不厌其烦地做一些传统食物时;当大人、孩子,都有充足的理由懒散起来,掷骰子、打扑克、搓麻将,都借着“大过年”的解释而顺理成章时……过年的韵味,在这样的穷讲究、瞎折腾中,带上了一味时间的调料,变成醇厚绵长。

  “年”的仪式感,在一年忙碌之后迎来的休养生息,在快节奏生活中的找回自我。既是在于对辛劳一年的犒劳,又是对来年丰足、蒸蒸向上的寄托。

  现在·心意不变

  每到过年,总能听到不少人的感慨——“年味淡了”。严禁燃放烟花爆竹,让新年的到来与离去都变得悄无声息;平日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富足生活,让我们看着满桌盛宴竟然只想喝一碗最简单不过的米汤;越来越多的“低头族”,让团聚的温暖变成了人虽待在家里心却系在手机上的冷清,大家笑称的“过年就是换个地方玩手机”,却不料一语成谶,甚至变成了横贯家家户户的潮流……

  可是年味,真的消散在记忆里了吗?

  时代在向前,科技在发展。今天,工业化、城市化带来大量的人口迁移,生活节奏加快,电子媒介发达,物质极大丰富。属于传统的农业社会的守旧的年俗不再,这不意味着“年味”不再,它只是换了个模样,默默地陪伴着我们。

  一年一度的春运,使得候鸟般的游子重返故乡的怀抱,原先大包小包的年货不再需要手拎肩扛,而是换了个方式抵达远方亲人的身边,而年货的队伍也不断庞大,由原先的坚果特产,又加入了美妆、电器。交通的便利让相聚时时在发生;网络的发达更为生活搭建起新的平台,过年早早地在手机上开始:支付宝“集五福”活动,街头巷尾“福”字的寻觅,福卡的转赠,除夕开奖的小期待,在这一场集体的狂欢中,年味也就到了。手机微信群抢红包,也是“互联网+”时代人民大众的一大乐呵事,在拼手速、看手气、你争我抢的氛围里,彼此间的距离也在拉近。互联网让我们的交际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我们既过着身边小家的年,也过着虚拟世界里大家的年。无论是五福,还是微信红包,最重要的不是金额,而是背后的一份温情、关怀和祝福,方式在变化,但其精神内核没有改变。

  作为情感凝聚的“年”,从未被忘却。怀旧是一种情愫,但是面对更加多元的“年味”,我们怎能无视新的变化,一味“按图索骥”呢?身处大数据时代,我们更应该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审视新时代下“年味”的变迁,用更加温馨文明的方式来表达新年的喜悦。因为,无论世界发生多大的变化,过年的核心意义——团圆,永远存在!

  将来·爱的接力

  说起小时候,那是最有“年味”的,大扫除那天兴奋地擦窗拖地,藏在衣柜里待到初一才穿的新衣,充足供应的糖果零食,属于自己的压岁红包……如今年岁渐长,人事物依旧,可为什么总觉得再也回不到小时候?

  在知乎上也有类似的问题,有网友这样回答:“年味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人长大了,角色转变了,快乐方式和来源也变了。”小时候的快乐是父母赐予的,他们用爱给我们筑起温暖的港湾,一身新衣、一个红包、一桌饭菜,更多的是一份期许,希望你在新年幸福安康;而人长大了,爱也需要接力,我们成为了年味的主角,亲手贴上喜庆的春联,亲自下厨做一顿年夜饭,亲身为父母穿上一件新衣……然后拿起手机定格下他们的笑脸,每每看到这张照片油然而生的幸福感,这就是年味,家人的健康幸福,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快乐。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陪伴永远就是最珍贵的年味。时代在变,很多观念也在变。但深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是任什么也不能改变的。其实年味一直都在,是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关心,是下一代人对上一代人的孝顺。纵使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这种特殊的年味也会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万家灯火,薪火相传。

  最美不过,中国年。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