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养蚕,见证生命蜕变——许昌市建安区实验小学二年级养蚕记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是知识的主要来源。”饲养活动正是在这个大自然、大社会中进行的, 是符合儿童天性的。三月,沐浴着春风,洋溢着笑容,建安区实验小学二年级的萌娃们,开启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养蚕之旅”!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老师先向学生们详细讲解了养蚕的过程,还简单介绍了我国的养蚕历史、丝绸文明等相关知识。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对养蚕的基本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继而对养蚕活动充满了期待,催促老师火速下单,急切盼望早日见到蚕宝宝。
幼蚕的身体结构
蚕宝宝成长过程
蚕卵
第二天蚕宝宝就到了。刚从蚕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
蚁蚕
蚕宝宝刚来到班级里,孩子们就被它们深深吸引了。
“这是蚕宝宝吗?”
“怎么那么小?”
“怎么不是白的?”
“长大是什么样子?”
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都迸发了出来,孩子们对于这个新朋友充满了好奇。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正式开启养蚕之旅。
学生对蚕宝宝充满了好奇
有很多孩子因为第一次和这群小东西见面,第一反应都是不敢靠近。但是,经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慢慢爱上了这群小东西,并主动去观察它们、照顾它们,一有空闲就去听听蚕宝宝吃桑叶的沙沙声,摸摸蚕宝宝凉凉的皮肤,闻闻蚕沙的味道......我们还为蚕宝宝盖起了一栋栋豪华的“别墅”呢!
老师让孩子大胆尝试触摸
做蚕房
在我们的精心照顾下,蚕宝宝越长越大,身体渐渐从黑色蜕变成了白色。蜕皮之后,蚕宝宝基本已经变成了白色,更加漂亮了,吃起桑叶也更加快了,当然,长得也是越来越快,变得又长又胖。 孩子们每天细心观察,看到蚕宝宝每天都在不停地吃桑叶,刚换上去的桑叶,一会儿功夫就被啃了一个大洞。在微观视角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蚕宝宝的呼吸动作,当然,它们的呼吸非常细微,并不是那么容易捕捉到的。
幼蚕
可是没过多久我们又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有一些蚕宝宝怎么不动了,最爱吃的桑叶也不吃了,有几只蚕宝宝还把头抬得高高的,一动也不动,它们到底是怎么了?大家非常焦急:难道又生病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后来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了答案:原来蚕宝宝是要到吐丝的时候了,这时候它已经吃得饱饱的,随时准备吐丝。教育来源于生活,而问题就需要孩子们自己发现,自主探索。
“老师!老师!我们的蚕宝宝吐丝啦!”
终于等来这一天,蚕宝宝开始吐丝啦!
“它好像蜘蛛侠。”
“应该叫他蚕宝宝大侠吧!”
蚕宝宝结茧啦,蚕茧还没有完成,薄薄的一层,还依稀能看见里面的蚕。大家都被这神奇的景象吸引了,趴在那屏息凝视,唯恐错过蚕宝宝化茧成蝶的辉煌时刻。
蚕宝宝开始吐丝了
在蚕茧里,蚕蛹会完成最后一次蜕皮。蚕蛹近似纺锤形,蛹皮起初为淡黄色,后逐渐变成黄色、黄褐色及土褐色,其硬度也随之由软嫩而渐变硬。
蚕蛹
蚕蛹最后一次蜕皮
雄蚕蛾身体瘦,翅膀大,行动快;雌蚕蛾身体较大,翅膀小,行动慢!蚕蛾出来后,很快就找到了另一只蚕蛾开始交尾。交尾之后没过几天,雌蚕蛾就产下了很多蚕卵。
蚕娥交尾
从蚁蚕到结茧,历时一个多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蚕宝宝用心呵护、精心养育。在课余时间,大家总会围在蚕宝宝周围细心观察,陪伴着蚕的成长,从黑色小小的蚁蚕变成又白又胖比手指还粗的五龄蚕,孩子们学会了喂食桑叶、清理蚕盒,见识了蚕的蜕皮过程。孩子们乐在其中,收获满满!
养蚕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他们的观察过程都记录在了观察日记里面,这不仅帮他们记录下来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还提升了语文素养。其间,我们还以“蚕”为主题创作了优秀的美术作品!最后我们还一起用蚕丝制作了精美的蚕丝扇,真是物尽所用!
学生观察小作文
学生绘画作品
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养蚕行动随着新一轮生命的到来,暂时告一段落。这期间,有惊喜、有沮丧,有疑惑更有收获。在与蚕宝宝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孩子们体验深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在充分观察蚕、了解蚕、亲历蚕一生的生长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对蚕的情感,更能感受到他们对事物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他们主动发现、主动学习,一切探究都在实践中渗透,这大概就是“慢”的过程学习,大概就是“慢”的教育艺术吧!
供稿:本刊许昌市建安区运营中心 崔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