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名校长说家庭教育丨安阳县彰德实验中学校长王瑞喜:我最大的困惑,就是学生的心理困惑
第34期校长 :王瑞喜
王瑞喜 安阳县彰德实验中学校长
曾任安阳县一中副校长四年,校长七年;任安阳县二中校长六年;其中兼任安阳县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八年;现任安阳县彰德实验中学校长。本人被评为“河南省百名民主管理优秀校长”,并且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县级模范、先进工作者。
在县二中任校长期间,先后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等六项集体荣誉,又成功创办了省级示范性高中。被评为全国首届中学明星校长,两届安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安阳市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由于奉献精神突出,贡献之大,连任两届安阳市人大代表,并为优秀人大代表。
安阳县彰德实验中学
安阳县彰德实验中学于2016年8月底首届开学运营,历经两年半时间,专注认真,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两次跳跃,现已登上了第三个平台,取得了教育教学的可说出口的骄人业绩,并在民办中学的管理上,走出了一条拓荒与沙漠上栽出绿野的辉煌之路。
两年半,两次跳跃,跃了三个平台。由于初办校,一是民办,二是未有成果可展示,录取所有学生,为全市中招成绩最低分。第一次跳跃,让孩子们走上成绩提升之路;第二次跳跃,让优良习风成为主流。
7月28日,由中原教育周刊、河南教育云平台举办的 “中原名校长说家庭教育”大型专访栏目直播于19:00正式开始。本期走进直播间的嘉宾是安阳县彰德实验中学的校长王瑞喜。他就本校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特色和经验进行精彩分享,获得一致好评。
以下为采访主要内容►►
01王校长您好,您多年从事教育教学一线管理工作,甚至退休之后也坚持躬身于教育事业,并创立了安阳县彰德实验中学,根据您多年一线经验谈一谈关于学校和家庭对每一个孩子的思想品德养成,有什么样的影响?
王校长: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而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家对一个人的成长,其教育因素有一个概率统计:家庭教育占51%,学校教育占35%,社会教育与14%,由此可见,父母及家庭主要成员在孩子的成长中,家庭文化的影响有多么重要。
我始终认为,人是在文化中成长。文化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特别是精神文化非常重要。而家庭文化是孩子文化的发源地。有人谈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有个形象的结论:5十2=0,在校五天的教育,两天周末,家教偏颇与社会不良影响,效果归零。所以说,搞不好家庭教育,百年树人很难奏效。
本世纪以来,教育岀现了瓶颈,学困生与日俱增。何谓“学困生”?成绩“永恒”低下,中考与高考都是落榜生;啥原因,谁之过?
一个根本原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当之综合。从社会及家庭状况看,社会经济要发展,家庭生活要挣钱。“钱”,把人牵扯到“放弃”对子女教育与关爱,托管于爷奶等长辈,隔代教育,多种弊端。很多孩子,心灵冷暖,委屈抱怨,前景茫然,孤独冷漠,爹不疼娘不爱……在满腹愤懑之中,学习困难、成绩变差。父母真该掂量轻重,让家庭教育回归正位,给子女一个顺气丸,成人又成才。
从学校教育的层面上看,老师看好学生的分数,班主任看好学生的名次,学校看好清华北大与一本上线,一手举棒,一手拿萝卜,鞭策加鼓励;光荣榜加进步奖……尖子负担重,抑郁与逆反,躁狂与叛逆,束手无策,叫家长领回,万事大吉。家庭放弃,社会流浪,终究会成为社会性灾难。社会文化,也会影响孩子的良性发展。一部手机,包罗万象,正向文化占主流,负导向及负作用也在呑噬孩子的灵魂。沉迷手机而误了学业,智能剥夺了体能,家政代替了家务,也影响着孩子们的正常成长。
当然,谈问题不是抹黑,有黑不是无光;看到问题,使头脑清醒,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奏。有问题,表明社会在发展,解决问题,是积极向上。前进就会带来问题,破解难题就是创新。
认识在发展,思想在进步,良好的家庭文化,认同赏识的教育观念,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新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新征程伟大的复兴梦,扬正气,树正风,学生的思想品德会与时俱进,芝麻开花节节高。
02心理健康教育是咱们安阳县彰德实验中学办校的亮点之一,并且近八年来有过数百次个案与群体心理疏导,被誉为“心理健康学校”,请王校长分享一下贵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成果和意义?
王校长:我是半路岀家,到北师大进修发展心理学研究生,又苦练了几年,考上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高级催眠师。为什么知天命之年又如此痴迷学习?是因为教学十多年,我最大困惑就是优秀学生心理的苦恼让我苦恼。
后来,当我把心理咨询在教育中应用的得心应手,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又能让他们文化课快马加鞭,才真正明白了科学的方法才能让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我的体验是,心理咨询一般心理问题,纾困解难,当下见效;严重心理问题,就是点滴见效,配合一定的“功课”,慢慢纾解,点点减轻,长期治疗。
我们在学校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多做一般心理问题,个别严重心理问题,比如轻度抑郁,也做了两例有自杀倾向,还做过两例自杀未遂患者。行为矫正,过敏行为,网瘾治疗,交际过敏等轻性神经质等。
我们不是精神科医生,不配药物治疗,但是,对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判断,还是有一定的能力。举个例子:有一女生从高一入校,就带着较严重的抑郁症,初中三年,自杀过数次,手腕上几道刀疤。校董会没有办法,因为她就是学校所在地本村的,家长一直求情,给学校签了承诺条约,老师才放心。我负责“确诊”,拿治疗方案,心理疏导师负责落实治疗,该生就分配到他的班内,一有异常就报告于我。研究此病例,就得从气质和性格两方面向上追溯,一是过去的发病史与病源;二是有无父母辈、祖父母辈有无遗传病史。经过几次家访,并约请其家长多次来校交流,得知她不是内因性遗传疾病,是外因性创伤引起的。其一,其父非常暴躁,考驾驶证,证上有个生僻字,女儿不认识,就此连骂带打,并找到当时的学校大吵大闹,让女儿内伤严重。其二,女儿抑郁后,姥爷是神汉,家里按邪症根治,结果使女孩真的有了分裂症的表象,去精神病医院治疗,情况时好时坏。我认为,学校做的很好,营造了宽松温馨的教室环境及生活环境,尽量让多的同学与她交好。可家庭环境一定得改变,我们反复家访,多次沟通交流后,她父亲改变了一些,姥爷也不用巫术干扰了。但是毕竟病根深远,她学习自我加压,抑郁有多次反复,学校上下齐心协力,帮助她调节情绪,让她顺利参加了今年的高考。
从我作心理咨询师开始,既当万人大校校长,又坐诊心理咨询室,还上全校的心理健康大课,确保了我在岗位上学校的平安和谐。退下来办了彰德实验中学,近八年来,师生心理安全无大碍,也真是天赐我福。
03现如今教育越来越内卷化,王校长,您如何看待“超前学习”现象?
王校长:在应试教育广阔的战场上,几乎是全民皆兵,生生不息,白刃化了;父母抬担架,爷奶送军粮,真是一场汪洋大海的战争。内卷,换个角度说,是内耗。胜者,有的精气耗尽,模范的机器人,缺乏活力与创造性,半生平平;败者,有的垂头丧气,泯然众人而无斗志。
为啥内卷这么残酷,又要人人走这类似钢丝的独木桥呢?牛脾气,攀比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内卷下的迷茫期家长,误在两个泥淖内。一是盲目报班补习,或学体艺特长班;二是“超前学习”,揠苗助长。这两者都是操好心办“害”事。不了解孩子的天赋与潜质,兴趣爱好,主观愿望如何,也不考虑孩子生涯规划等重要因素,只觉得加体艺类考大学保险系数高,但是很可能会南辕北辙,功亏一篑。很多体艺考生,要么体艺类不够录取线,要么文化成绩不达标。劳民伤财,贻误孩子终生。
“超前学习”,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北京八中曾有超常班——少年大学预备生。那是全北京市挑岀来的“神童”,智商超130,这是物质的东西。可后来就取缔了,因为这些孩子智力可以,但情商或者说社会适应能力差。由此可见,揠苗助长不可行。当然,我们承认智商有别,超常智商孩子咋培养?我认为,当发现孩子本年级的文化课不够他(她)学时,可适当扩大超常训练量,也可以进行能力拓展训练一一由学校操作,不是家长去社会上报班,更应该加大阅读量,并加研修性学习,提升创新意思与能力,还要多提供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早成人并成大才。
总之,智商、情商通过科学检测,结合学生心智发展成熟状况,超前学习要科学规划,且符合孩子意愿,量体裁衣,量力而行,这才是教育之道。
现在存在一种社会性偏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填压式硬性管卡。一般是家长意愿,违背孩子心性成长规律的强制性行为,往往是适得其反,南辕北辄,误子误家实不可取。
内卷当警惕,超前学习要科学而遵道。
04近年来,安阳县彰德实验中学为高考改革之路作了充分准备,请王校长谈一谈具体做了哪些准备?
王校长:我们作了较充分的准备,首先思想认识到位;其次,精神状态准备;还有教学与管理改革起步等,如开始培训一线教师,从思想观念到理论基础逐渐渗透,跟紧教育系统培训的步伐,积极推进。
思想认识层面,我在几年前,两度参加了省厅在郑州举办的新高考改革八百名校长培训班。较早地了解了改革的意义、目标、内涵及大致程序安排,提高了思想站位,充分认识了其必要性。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昂扬的斗志,迎接新高考的到来。我还自学自修新高考改革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吃透内涵,特别对外省的经验与做法也作了较详细的了解。还有,每周举行业务研修例会,将文件发给每位教师,集体学习讨论,谈心得体会。
尤其是近两年,督促教师参加市局组织的业务领导与骨干教师的培训。让他们思想到位,认识到位,教改内容逐步深入,并在当下教学中的体验。同时,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在新高考改革精神的指导下,制定了与我校实际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学校组织教导员试运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我认为,方略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个终极目标,但在课堂教学,新旧目标衔接上,是渐进式的,有个过渡过程,不是悬崖跳跃式。教学可先逐渐推进,不能等到新高考的实行才开始改革,并且在全校行成共识。我们正副校长都在教学第一线,这三年来,我们就一步一步按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我本人连续四年教高三的写作课。从备课到上课与辅导,就紧紧围绕新目标实行。立德树人,首先在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态度。通过教学内容的培养认知,以教学环节与步骤进行情感体验。其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行为,立德善为,提升心性与修炼品格。第三,设置思维平台,逐级提升学生关键的能力。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