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理论

张永平:谈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的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4-05-27 16:16:30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除了要指引学生不断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还要对于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训练则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其中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阅读教学则是对于思维的发展教学,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重点要对于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培养,让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形成一个整体。

       一、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阅读思维训练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思想和知识,进而开拓视野,丰富认知。同时,阅读思维训练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浅谈当下阅读教学问题

       (一)阻碍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多数情况下很多老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度强调答题的技巧,导致部分学生缺少了主动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主动性不是特别高,没有养成长期阅读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是他们的阅读内容略显单一,思维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而导致他们当看到一段文字之后的第一反应并不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维来理解,而是习惯性等到老师对其作出讲解和分析。

       (二)学段间教学方法的差异限定了思维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高级段和低级段的实际教学方式是存在差异的,不同学短针对理解所需的重点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低年级来讲,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会着重强调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会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学生对生字的学习和文字的积累方面。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没有高度重视。且大多数的语文教师认为,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会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长,以及后期学习过程不断进步。因此,老师们在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阅读篇目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尤其是当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阅读题之后,老师们会过度强调答题思维和方法,局限性限制了学生思维发散。与此相反,高年级的语文阅读课堂上,老师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高级段的学科内容和练习模式与低级段相差很大,老师们会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文讲解,以便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起阅读欲望,在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但是,老师们却使用着非常不正确的教学模式去对待,也成为了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的阻碍的最终原因。

       三、阅读思维训练提升的策略

       1. 问题学习法:主动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多元化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采用不同风格的阅读材料,激发其阅读兴趣。

       3. 加强引导: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多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提出质疑。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保证教学内容足够丰富的同时,就需要教师注意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小学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生活。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例如,启发式问答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分享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拓宽视野;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角色和情感,增强同理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融入到课堂中。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六单元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进行学习时,我们除了在课堂之上要提醒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人物内心的想法想以外,还要让学生对于文中发生的事件和主要人物进行深度分析,并结合生活实际,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类似情境。通过联系实际,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还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了解得更加透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而高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生对于语句的理解。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语文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重要阶段,而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也是锻炼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方式之一。因此,教师想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高效的培养,首先就是要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水平,而想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就要培养学生的对于文章中语句的含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字词在不同的语句环境当中想要表达的含义都有所不同,而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对于字词的意思没有较好的掌握,就导致小学生对于说出来的词句理解较为容易,而到了书面当中对于一些用法特殊的词句就很容易理解错误。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就应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首先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的阅读学习过程当中要对于一些优美字词进行积累,并且要明确其含义以及在句子中的用法;其次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对于一些比较基础的语法要有一定的认识,还要对文章中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句进行熟读背诵,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学生自身的语感。在文章当中作者经常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通过这些修辞方式来让自己的文章表达看起来更加得生动多彩,而不是直白的叙述。这时,老师就带领学生对于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进行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文章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在学生可以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进行理解并运用时,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拓宽,在日后的阅读当中也能够不断地进行独立思考。

       (三)引导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对于问题主动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对思维逻辑进行锻炼。所以通过语文老师的帮助,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要让他们养成对于问题需要积极思考的习惯。当然这并不是让学生对于所学习到的知识,或者内容进行死记硬背。比如说,在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文字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对于这些文字有更好的理解,在教学,开展到三点水这个部首,到时候可以提前列举一些,带有三点水旁的文字,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去归纳这类汉的共同特点。与此同时需要让学生注意到它们具有着相同的部首,再通过这些文字具体表达的场景,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主动回答一些带有三点水旁的文字。除此之外要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在以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更大胆的回答问题。不仅让他们的思维逻辑得到了锻炼,而且对于所学的知识也进行了良好的总结,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步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者单位:长葛市颍川路学校)

(责编: 赵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