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理论

张永平:谈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的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4-06-14 15:48:25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除了要指引学生不断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还要对于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和发展。阅读教学则是对于思维的发展教学,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重点要对于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培养,让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形成一个整体。

       一、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阅读思维训练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思想和知识,进而开拓视野,丰富认知。同时,阅读思维训练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浅谈当下阅读教学问题

       阻碍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多数情况下很多老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度强调答题的技巧,导致部分学生缺少了主动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主动性不是特别高,没有养成长期阅读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是他们的阅读内容略显单一,思维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而导致他们当看到一段文字之后的第一反应并不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思维来理解,而是习惯性等到老师对其作出讲解和分析。

       三、阅读思维训练提升的策略

       1.问题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多元化教学: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采用不同风格的阅读材料,激发其阅读兴趣。

       3.加强引导: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多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提出质疑。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保证教学内容足够丰富的同时,就需要教师注意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元素,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比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六单元第20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进行学习时,我们除了在课堂上要提醒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充分感受人物内心的想法以外,还要让学生对于文中发生的事件和主要人物进行深度分析,并结合生活实际,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类似情境。通过联系实际,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还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了解得更加透彻,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而高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生对于语句的理解。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语文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最重要阶段,而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也是锻炼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方式之一。首先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的阅读学习过程当中要对于一些优美字词进行积累,并且要明确其含义及在句子中的用法;其次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对于一些比较基础的语法要有一定的认识,还要对文章中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句进行熟读背诵,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学生自身的语感。

       (三)引导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对于问题主动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的对思维逻辑进行锻炼。比如教学到三点水这个部首,提前列举一些带有三点水旁的文字,并且让学生去归纳这类汉字的共同特点。与此同时需要让学生注意到它们具有着相同的部首,再通过这些文字具体表达的场景,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这样他们的思维逻辑得到了锻炼,而且对于所学的知识也进行了良好的总结,自身的综合能力同步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全面培养,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者单位:长葛市颍川路学校)

(责编: 赵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