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开展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摘 要】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连续性和深入性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历史课程注重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的基础认知,而高中历史课程则更加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因此,有效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需要明确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大纲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和提升学习水平。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中历史、衔接教学、难点、对策
前言: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进行是为了顺利过渡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历史学科学习,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适应高中的课程和要求。这一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高中历史学习的难度和深度将会有所增加,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方法和思维能力。然而,当前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需要基于问题进行有效的教学调整,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为高中历史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开展的难点问题
首先,一个显著的难点是课程内容的转变和延伸。在初中,学生通常接触一些基础的历史概念和事件,而高中历史则更加深入,包括更多的复杂事件和思想。这种差异可能使一些学生感到困惑和无法适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逐步引入高中历史概念,让学生有时间适应和掌握。
此外,学习方法的改变也是一个挑战。初中历史教学注重记忆和简单的分析,而高中历史更加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因此,一些学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为了帮助他们成功过渡,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另一个问题是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和重复。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与高中教材可能存在重复或断裂的情况,这使得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点对点的衔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教材之间的联系,并补充一些缺失的内容。
最后,评价方法的不一致也是一个难题。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评价标准可能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学生在衔接过程中的困惑和焦虑。为了消除这种困惑,教师可以在评价中明确标明不同阶段的要求,并提供详细的反馈,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开展的对策
(一)延伸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教师不仅要对本学段的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对相邻学段的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学习初中历史教科书时,能很直观地发现初中在阐述一个历史事件时是比较详细的,其围绕事情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全面地讲述[2]。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在一课中因编排密度大,所以与初中相比,不是对所有的知识点展开论述,而是以纲要的形式串联历史史实。因此教师在研读完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后,要在各自的教学阶段关注历史知识的衔接问题。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其要在初中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熟读高中教科书,然后在教学中适当补充利于衔接高中教科书的历史细节,例如相关人物、重要概念、专业名词、社会发展特征等;并拓展相关史料,丰富史料形式,如文字、表格、图片等等,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如此可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
在初中历史衔接教学中,应该以严肃的态度来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事实和日期的集合,更是一门需要深入理解和分析的学科。通过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消化所学内容并形成独立见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的教科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此外,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历史是一个可以多角度解读的学科,学生应该学会质疑和思考不同观点的合理性。通过讨论和辩论,学生可以加深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和影响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例如,给予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行收集相关材料并展开调查研究。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精神[3]。
(三)潜心钻研课标教材,设置合理教学目标
莫雷在《教育心理学》中谈到“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想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先潜心钻研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科书编写的依据和指导历史教学的重要方针,初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到的学科核心素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因此,要充分对比和分析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差异,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及丰富内涵,由此具备并掌握科学正确的理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事半功倍。在充分了解历史课程标准的丰富内涵后,仍需进一步钻研历史教科书,聂幼犁先生在《中学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问题》中提到“历史教科书是学生获得历史基础知识、发展能力及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要工具。”教科书是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具体化,是历史学科的文本载体,也是教师分析和把握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师在充分解读历史课程标准的内涵、了解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历史学科的特点,清晰地了解初高中两个阶段教科书的编排意图,并分析教科书各时期内容在课标中的层次要求[4]。然后以时间、空间为基础,了解并梳理历史教科书中增删的具体知识内容,并在各自的教学阶段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以详略处理教科书中的内容,如此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由此可知,教师潜心钻研课标和教材是解决初高中历史教科书衔接问题的关键一步。
(四)优化教学评价方法
针对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评价方法,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采用综合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互评、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以及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检测,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可以结合项目评价、口头表达评价、实践操作评价等综合评价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互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评价手段,如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评价,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为他们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机会。
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衔接教学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综合性的历史学习路径,具备知识延续性、深度拓展、认知升级和文化连贯性等多重优势。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历史,提升思维能力,并拓宽他们对国家和文化的认知[5]。
参考文献:
[1]唐琴.从学情出发的初高中衔接教研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2(9):21-25.
[2]任明波.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策略探究[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3(15):23-25.
[3]季芳.课标衔接: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出发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3(19):27-31.
[4]徐洁.大概念立意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初探[J].历史教学:上半月, 2023(4):47-51.
[5]杜金英.例谈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2(16):64-65.
作者:郑州新徽实验学校 刘心洋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