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珂女士发表新研究:脑科学与CBT结合助力青少年情绪调节
近日,知名教育学者马珂女士在国家级期刊《新视线-教育与研究》2024年第21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脑科学在CBT中的应用: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干预效果研究》的重要论文。该研究通过深入探讨脑科学技术与认知行为疗法(CBT)的结合应用,为青少年情绪调节提供了新的干预策略,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马珂女士在该研究中指出,青少年时期是个体情绪波动和调节困难的高发阶段,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可能会进一步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障碍。传统的CBT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在青少年的情绪调节问题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脑科学的不断发展,情绪调节的神经基础逐渐被揭示,为CBT的干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研究采用实验设计,比较了结合脑科学的CBT与传统CBT在情绪调节干预中的效果差异。实验对象为16至18岁的青少年,他们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了为期12周的脑科学辅助CBT干预,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这一过程结合了实时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监测,以实时评估大脑在情绪调节过程中的变化。
结果表明,干预组的情绪调节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通过fMRI和EEG数据,研究者观察到干预组青少年在情绪调节过程中,前额叶皮层的激活水平明显提高,而杏仁核的活动则有所减少。这表明他们更善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来调节情绪。此外,EEG数据还显示,干预组个体的低频段脑波活动得到显著改善,这进一步证明了他们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马珂女士在文章中强调,脑科学与CBT的结合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青少年的情绪问题,还能通过实时神经反馈技术等手段,提升干预的有效性。神经反馈技术利用实时脑活动数据帮助个体调节大脑活动,使个体能够学会自主调节特定脑区的活动,从而改善情绪调节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不仅在短期内取得了显著效果,还在长期跟踪中表现出持续的优势。干预后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情绪调节能力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对照组的改善效果则有所减弱。这表明脑科学辅助CBT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马珂女士的这一研究成果为脑科学与心理治疗的整合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也为未来干预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方向。她表示,将继续深耕这一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文/贾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