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地方

林州十中:渠水长流映初心,少年共筑精神渠

发布时间:2025-04-08 10:13:06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本网讯 2025年,红旗渠迎来总干渠通水60周年。这条悬挂于太行山腰的“人工天河”,不仅改写了林州十年九旱的历史,更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值此纪念之际,林州十中特邀请红旗渠特级劳模张买江老师和学生们前往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追溯,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当同学们踏入红旗渠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馆内陈列的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林县人民在艰苦条件下,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绝壁穿石、挖渠千里的震撼场景。

  讲解员饱含深情地讲述着修渠过程中的感人故事:任羊成腰系大绳飞崖下崭、凌空除险,被称为“飞虎神鹰”;“铁姑娘”们创新打钎方式,提高工效两倍的“凤凰双展翅”打法;13岁的张买江接过牺牲父亲的铁锤……一个个英雄事迹,让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深深震撼于先辈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定意志。

  离开纪念馆,同学们沿着红旗渠畔徒步前行,沿渠岸徒步3公里,同学们用脚步丈量当年修渠人的艰辛,亲身感受这条“人工天河”的雄伟与壮观。阳光洒在清澈的渠水上,波光粼粼,似乎在诉说着当年十万大军战太行的辉煌。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站在洞前,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激昂的声音在太行山间回荡,仿佛是对先辈们的庄严承诺,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据张买江老师讲,当年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吃尽苦头,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奋战,才将616米的隧洞凿通。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创造了这一伟大的奇迹。青年洞不仅是红旗渠的标志性工程,更是红旗渠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勇前行。

  七(5)班李思佳说:“站在青年洞前,616米的隧洞像一条时光隧道。300名青年用17个月凿穿太行山,他们只比我大几岁啊!摸着冰凉的锤钎,我突然明白:真正的青春不是躺在手机里,而是像他们一样,用热血把不可能变成奇迹。这洞壁上每一道凿痕,都是写给我们的青春宣言。”

  60年沧桑巨变,红旗渠水依旧奔流。从“战太行”到“美太行”,林州人以红旗渠精神续写乡村振兴的篇章。此次行走的思政课,同学们不仅触摸了历史的温度,更在心中筑起了一条“精神之渠”,它激励着新时代青少年以奋斗为笔,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林娇宣)

(责编: 卢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