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千年文脉铸就国家安全之盾
本网讯(彭华)近年来,安阳市将独特的文化基因与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紧密相融,书写出一幅守正创新、全民共筑的国安宣教画卷。
甲骨铭刻安全之魂
作为甲骨文的故乡,安阳市教育局深植文化根脉、厚培传统文化土壤,在全市中小学推广甲骨文广播体操,上好“殷墟甲骨文的文字传承”主题思政课,推出《大美安阳—青铜古韵》等系列艺术作品,透过古老的文化符号,使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国文字传承,感受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发展之力。
全域共筑国家安全防护网
安阳市强化制度设计、整体规划和统筹指导,引领带动全市各级各部门上下贯通、形成合力。为创新宣教形式,拓展宣教渠道,提升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安阳市将红旗渠精神教育中心等特色资源“活化”融合到全市国安宣教园(点)建设中,目前,已实现9个县(市、区)国家安全宣教园(点)全覆盖。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期间,全市“报网端微屏”同步发力,利用地标建筑、电子屏、公共交通等全天候传播国安宣传片、标语、海报,形成各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格局。
胸怀粮食安全开展粮食安全宣传
安阳市农业农村局以“减损增收”破题。三夏时节,该局举办农机手技能比武大赛,参赛者操控联合收割机在麦浪中精准作业,麦穗的损耗率成为决胜关键。“田间课堂”里,农技专家手持“明白纸”,讲授病虫害防控要点;抖音直播间中,数万农民同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在“世界粮食日”等重点主题节日时,集中开展粮食安全宣传。
全民共绘绿水青山美丽画卷
在安阳市殷都区西部的群山之间,蜿蜒近千公里的跃进渠,像一条银色的飘带飘荡在蓝天白云之间,走进跃进渠红色教育基地,昔日“战天斗地”的引水工程,化作生态安全教育的鲜活课堂。在这里,学生们从“治水史诗”中读懂悟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当代使命。
为营造全民共筑生态屏障的良好氛围,安阳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开展“全民线上有奖答题”和专题讲座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维护生态环境意识,构建守护绿水青山全民参与的新局面。
以青春之力筑牢国安防线
在安阳市教育局组织的青少年学生模拟飞行比赛等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无人机编程、舰船模型设计等实践,增强了青少年维护国防、科技安全的使命意识。
安阳市第二中学“青·竹·笛”宣讲团的足迹遍及安阳市第二十一中学等多所学校。他们以抗战英雄故事诠释国防安全,用边防战士事迹点燃爱国热情。一场场“时政热点面对面”座谈会上,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议题激荡思辨,学生们从聆听者成长为宣讲员,将国家安全意识辐射至家庭与社会。
在红旗渠,学生们驻足在青年洞前,聆听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回响,触摸悬崖峭壁上凿出的“人工天河”。每到节假日期间,经常可以看到由小学生组成的“小小讲解员”活跃在红旗渠风景区,他们将修渠故事、红旗渠精神融入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诠释中,让红色基因在国家安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