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文化育人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的探究
- 乡村小学文化育人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的探究
- 叶县九龙大北学校 朱军阳
- 摘要:本文探讨乡村小学班级管理中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通过分析文化育人对乡村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阐述如何挖掘乡村文化资源、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等,以促进乡村小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 一、引言
- 乡村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有着独特地位。在班级管理中引入文化育人理念,对于培养乡村小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丰富班级管理内涵,还能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 二、乡村小学文化育人在班级管理中的价值
- (一)培养文化自信
- 乡村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将其融入班级管理,能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魅力,如乡村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等,增强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培养文化自信。
- (二)促进品德养成
- 优秀文化蕴含着道德准则。通过在班级中传播文化,像讲述乡村历史中勤劳善良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良好品德养成。
- (三)增强班级凝聚力
- 共同的文化活动和氛围能让学生产生归属感。比如组织乡村文化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强班级凝聚力。
- 三、乡村小学班级管理中文化育人的实践途径
- (一)挖掘乡村文化资源
- 深入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技艺等。例如,邀请村里的老人讲述古老传说,将其改编成故事在班级传颂;引入乡村剪纸、编织等技艺作为手工课程内容。
- (二)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 教室布置融入乡村文化元素,如张贴乡村风景画、学生创作的以乡村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设立乡村文化角,摆放有关乡村历史、文化的书籍。
- (三)开展文化主题活动
- 定期举办乡村文化节,展示学生收集的乡村老物件、表演乡村传统节目。开展乡村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乡村文化的探索兴趣。
- 四、文化育人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 (一)文化资源整合不足
- 问题表现为乡村文化资源分散,教师难以有效整合。解决策略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其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能力,同时鼓励教师与村民合作。
- (二)学生参与度不高
- 部分学生可能对乡村文化活动兴趣缺乏。教师应创新活动形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制作乡村文化短视频在班级播放,吸引学生参与。
- (三)家校合作欠缺
- 乡村家长可能对文化育人理解不足。学校要加强宣传,邀请家长参与文化活动,如亲子乡村文化探寻之旅,提高家长重视程度。
- 五、结论
- 乡村小学文化育人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有着巨大潜力。通过合理利用乡村文化资源、积极开展文化活动等措施,克服实践中的问题,可以提升乡村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班级管理水平,为乡村教育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责编: 卢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