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德育

杨克顺: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领航者

发布时间:2021-05-17 10:35:02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他是一名真正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者和领航者。

  2018年11月14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全国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对他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要把快乐作文成果尽快转化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他,就是被誉为“快乐作文之父”的杨克顺教授。

  杨克顺,正高级教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河南省首批教育专家、河南省首批教学名师,兼任商丘师范学院教授、周口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修辞学会读写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他主持的真快乐作文研究成果荣获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为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开创出一条“寓教于乐、教学无痕、以文立人”的新路子。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他把童年还给孩子,让儿童在快乐作文中彰显生命的本色”。

提出快乐体验新观点

  20世纪90年代,杨克顺就开始倡导中小学快乐作文,提出了学生作文是一种快乐体验的新观点,颠覆了写作文是玩弄文字的苦差事的传统认识观。

  杨克顺说:人们常陶醉于微信、QQ聊天,作文与微信、QQ聊天都是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和与人交流的工具,写作文理应该像微信、QQ聊天那样轻松,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过程。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体验到的是作文给自己带来的痛苦和伤害。对此,杨克顺认为:人们用微信和QQ聊天,自己是表情达意的主人,有尽情释放自己喜怒哀乐的空间和自由,能体验到主人的尊严。而在作文这件事上,学生则没有自主权、话语权,一切必须按照老师的思想和预设的框架去行文,否则就会招来教师的指责。这就如同让孩子们带着“镣铐”去作文。

  杨克顺认为:把作文的话语权归还给学生,放开他们的手脚,给他们营造一个绝对自由的表达氛围,学生在写作中自然就能体验到像微信和QQ聊天那样的轻松快乐。

打开教学改革突破口

  当下,中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沿袭着重教文轻育人、重文体知识和章法技术等套路讲授的老路子,学生被动作文,畏难情绪严重。作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微,作文教学走入了“死胡同”,这与融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于学科教学之中的要求格格不入。由此,杨克顺教授认为,“文必有章”是学生作文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作文课上讲技巧,学生怕作文;不讲章法技巧,作文又难以成文。我国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改革一直在这样的怪圈中徘徊,成为制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对此,杨克顺进行了长期探索,他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喜欢不喜欢作文,不在于作文教学本身,而在于作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发现,打破了多年来制约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瓶颈”,为深化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引领课堂教学新趋势

  如何呈现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喜欢作文课,并实现学生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生动活泼地发展?杨克顺教授在实践探索中找到了答案。用杨克顺的话来说,是“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打开了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农夫每天依旧分给每只猴子七个桃子,只不过变“朝三暮四”为“朝四暮三”而已,这样猴子们的态度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原来的沮丧、抵触、抗议转变为高兴、激动、兴奋。由此,杨克顺联想到变传统作文“教学有痕”为“教学无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意图越隐蔽,越能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当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被教育对象明显感知时,教育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就此,杨克顺教授在中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大胆进行“教学无痕”尝试。即依据一定的训练目标,从内容构建入手,营造一种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愉快教学情境,把作文的章法和教育性元素隐藏在情境背后,通过间接、暗示、陶冶、迂回等方式,于润物无声中让学生领悟作文的技法,摄入作文材料,激发表达欲望,自然催生真、实、新、活的原生态、个性化作文。

  “教学无痕”模式把学生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具体落实到课堂,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引领、推动我国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实践变革,理论先行。杨克顺教授首创的以“教学无痕”为特色的真快乐作文站在关注人的生命特征、生命成长的高度,从学生的心理视角去探索中小学作文的奥妙,视中小学生作文的过程为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开辟了我国中小学作文研究的新天地;揭示了快乐作文与情感的内在机理,以及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十大规律;归纳出让学生快乐作文的八大教学法、三段梯度习作训练导写模式;并在实践中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总结、升华出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七步法作文教学环节等成果,为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2018年3月,《中国教师报》发表文章指出:目前,我国中小学作文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以“真快乐作文”为引领的无痕教学流派。河南省教育厅也对他的研究成果给予肯定:为我国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让学生快快乐乐写作文

  2019年10月,宏林学校小学三年级段六个教学班引进真快乐作文教学。一段时间后,公书成董事长告诉笔者:不得不说这种教学方法真起效,第一堂课老师们就看到了孩子们在作文课堂上久违的笑脸。2020年春节后,因为疫情没有开课,复学后孩子们一见老师就追着问:老师,什么时候给我们上作文课啊?老师,这节课给我们上作文课吧?孩子们喜欢上作文课、渴望上作文课、期盼着写作文,实践前后的变化,简直是天翻地覆。

  李小隔老师在谈及自己的感触时说:“真快乐作文进课堂,我收获了很多惊喜。以前学生写作文就像挤牙膏,挤一点出一点,勉强写出点文字,也都是毫无生机、流水账式的‘干巴文’。没想到几节课以后,几乎所有孩子写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唤醒、被激活,课堂上催生出一篇篇真、实、新、活,灵动着生命拔节妙音的个性化、原生态作文,作文成了孩子们‘要写’‘愿写’的畅意言说……”

  副校长王肖楠介绍说:“事实胜于雄辩。为了检测真快乐作文的课堂教学实效,2019年底,学校在本校三、四年级段举行了同题作文限时大赛,参与实验仅3个多月的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成绩,明显优于非实验班学了一年半的四年级学生。”

  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校长张金雷说:“没想到杨克顺教授首创的无痕教学模式进课堂,能让昔日沉寂、苦闷的作文课‘活’起来、‘动’起来,内向、自卑的孩子阳光、自信了,怕写作文的孩子都能主动摇动笔杆了……”

  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快乐作文,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的梦想。这些几乎很难实现的作文教育理想,都在杨克顺老师这里变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

专家同行纷纷点赞

  教学无痕,心中有痕。作文课堂上教师不是不教章法技巧,而是有技巧地教。这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理想的教育教学艺术,更是充满人性关怀的课堂教学智慧。

  钱梦龙先生观摩了真快乐作文教学无痕模式后,在教师微信群欣然写到:“大言希声,大象无形,天下之至道也。我为杨克顺老师的教学无痕作文课堂点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主编顾之川评价:“真快乐作文,真快乐成长!”

  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评价:“情”“趣”是中小学作文课堂教学之根本,真快乐作文无痕课堂教学之所以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强“根”固“本”。

  教育家魏书生评价:他(杨克顺)为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守森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赞誉真快乐作文课堂上学生写作时的境界。

学术影响辐射全国

  杨克顺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颇丰。近年来,他先后出版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著作《真快乐作文教学论——教你怎样讲作文》等7部,编写中小学作文教材、教学案38部,已经形成完善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其中《快乐作文新教案》及DVD教学光盘,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被河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中小学必订必备电教教材;著作《好作文是这样炼成的》《教你写出好作文》,2012年至2013年,分别被湖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中小学图书室专配书、被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审定为全省农家书屋专用书。

  杨克顺教授在国内建立了郑州二七区实验小学、湖北十堰市汇海国际学校等近百所教学实践基地;受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邀请,作中小学作文教学专题报告、示范课600余场。

  2017年,河南省教育厅颁发《关于加强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的指导意见》,强调对省内42项基础教育成果重点推广、培育,力争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杨克顺倡导的快乐作文名列其中。

  目前,杨克顺教授领衔的真快乐作文研究成果,已由延边教育出版社、中原教育周刊等多家单位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学术影响辐射全国。

  最后,谨以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贾志敏的评价作为结语:祝华夏学子早日沐浴真快乐作文的春风,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责编: 王君豪)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