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务劳动 爱你有“招”
简单的家务天天做,复杂的家务安排做,不会的家务学着做。
95.4%的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劳动很重要”,但现实生活中,孩子劳动的时间和次数却是比较少的,这个结怎么解?
上周末播出的第十期《班主任茶座》,共话“‘双减’后,怎么引导孩子做家务”,班主任和点评专家从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原因聊起,就如何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给出了种种建议。几位老师或出高招,或闪金句,给家长们很多启发。
都知劳动重要,但少有孩子做家务
来参加本期《班主任茶座》之前,四位班主任在各自的学校进行调查,共有2000多名学生及家长接受调查,结果显示:
95.4%的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劳动很重要;30.2%的孩子会主动做家务;70.8%的孩子会偶尔做家务;80.6%的孩子一般做简单的家务,如洗碗、扫地等;9%的家庭有制定家务分工表和计划表。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家长都知道孩子做家务劳动很重要,但只有较少的孩子会主动做家务。
其实,大部分孩子在小的时候还是非常喜欢做家务的,但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小朋友兴冲冲想要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会这样拒绝:“别添乱,你还是好好学习去吧!”
班主任屠剑巧认为,家长这样的态度,不仅对促进孩子的学习毫无帮助,反而会打击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甚至让孩子对自己的劳动能力产生怀疑,“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就变得不爱劳动、也不会劳动了”。不少家长困惑于孩子为什么这么懒,殊不知这“懒”的根源之一,也许就出在家长身上。
调查中还发现,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家长尤其是祖辈,觉得孩子年龄小,平时学习已经很辛苦了,再让孩子做一些家务,简直就是让孩子“受罪”;
第二,家长觉得孩子做的家务难以达到自己的预期,比如洗碗洗不干净,扫地扫不干净,还不如自己做省时省力;
第三,有的家长认为家务劳动可以由洗碗机、扫地机甚至请家政工来完成,孩子嘛,还是把更多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吧。
对上述三类家长,班主任娄冬芳认为需要转变观念,“孩子们如果缺少家务劳动的真实体验,时间一长会导致各种问题,有的孩子鞋带散了不会系,做值日时不会拿扫把,甚至有的孩子书包里、抽屉里的东西乱七八糟也不会整理”,往大里说,孩子小时候如果劳动意识淡薄、劳动习惯差、劳动技能欠缺,长大后容易产生责任感缺失、不懂感恩、把他人的付出看成是理所当然等问题。
而且,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做家务劳动和学习不相冲突。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朱棣文曾说,动手做饭跟做实验一样,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你打开冰箱,拿出食材做出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时,就是在有限的资源中求变、求好。这种经验和能力,对他在科学研究中解决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对科学的思考,有很大好处。”班主任林甜密说。
爱劳动的好习惯,可以这样培养
调查还发现,孩子做家务劳动的随意性比较大,绝大多数的家庭没有家务分工表和计划表,大部分孩子只会做洗碗、倒垃圾、整理自己房间等简单的家务劳动,对于有难度、有挑战性的家务,比如烧菜、刷马桶等,大部分孩子不会也不愿意做。
善于、勤于做家务劳动的好习惯可以滋润一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个好习惯呢?
娄老师给出的建议是:简单的家务天天做,复杂的家务安排做,不会的家务学着做。即,简单的家务劳动不用占大块时间,可以浸润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孩子每天起床后自觉整理床铺,吃饭后主动收拾碗筷、扔垃圾,每次做完作业自觉整理书桌等;需要大块时间的家务劳动,如洗衣、擦窗、烧菜等,可以引导安排孩子在双休日或者作业少的时候做。至于“不会的家务学着做”,则需要家长指导学习,“家长要有耐心,要给孩子不断练习的时间,家务劳动中也有很多学问和知识”。娄冬芳说。
林甜密老师给家长朋友的建议是“制定一份家务劳动分工表”,把家里每个人主要负责的家务活列出来,全家人互相监督、执行,营造一起做家务的家庭氛围,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家,日复一日,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
屠剑巧老师出示了一张“家务劳动彩虹能力表”,即把家务劳动分成“日常保洁”“整理收纳”“烹饪制作”“购物理财”“种植养护”“计划安排”“其他”七种不同的类型,每种颜色代表一项劳动技能类型,当孩子掌握一种劳动技能,家长可以在对应的颜色区域贴上一枚劳动勋章。
比如,孩子新学会了买菜,就在“购物理财”区域添一枚“超市采购小勋章”。“我们把这条‘彩虹’放在家里比较显眼的位置,当孩子看到这条彩虹,肯定会有很强的劳动能力的获得感,而家长也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孩子在劳动能力发展的优势区域。”屠老师说。
用钱奖励孩子做家务是否可行?
“刚读七年级的一个男孩子看中了一双新款球鞋,他提议在学习之余通过做家务劳动赚取报酬,然后去买这双鞋子,如果你是这个男孩的家长,会怎么办?”屠老师的这个问题把茶座气氛推向了高潮,老师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我尊重他、支持他”“我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说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分内事,用劳动报酬不利于让孩子明白做家务是责任和义务;如果是额外的家务劳动,比如帮爸爸去买饮料,那适当用劳动报酬提高劳动积极性,也未尝不可。”
点评专家余吕明认为,对于这样的事,可以开个家庭小会议,比如孩子做什么样的家务可以获得报酬,每次给多少报酬,可以定一些家规,按照规矩而行,都是可以接受的。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每做一样家务就用金钱来刺激,今天扫地奖励1元,明天洗碗奖励2元,这样容易让孩子钻进钱眼里去。
“作家雨果曾说,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家务劳动它不仅仅是目的,还是一种教育手段。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不会劳动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会生活的人。一个孩子,只有自觉地对劳动感兴趣了,有了劳动的习惯,他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余吕明表示。
本期嘉宾:
乐天鹰 鄞州区中河实验小学教师,鄞州区教坛新秀
娄冬芳 宁波市曙光小学高级教师,宁波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林甜密 奉化区岳林中心小学高级教师,宁波市首届“骨干班主任”
屠剑巧 鄞州区堇山小学一级教师,宁波市“四有”教师、“骨干班主任”
余吕明 宁波教育学院副教授,宁波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硕导
《班主任茶座》由市教育局、宁波教育学院主办,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联合《现代金报·宁波教育》一起承办,旨在借宁波众多优秀班主任的教学经验,给广大家长提供有益的育儿指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