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法规、保障地位、加快发展…… 锻造职业教育硬核力量
2021年,对职教界来说,是提振士气的一年。今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场大会,对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助力其进一步改革发展,释放积极信号。
紧接着的6月,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我国拟立法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
到了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下发文件,明确事业单位招聘不得将毕业院校作为限制性条件,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宁波是职业教育的先行先试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基本形成了结构完整、体制多样、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被誉为全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现象背后是宁波在职业教育上一贯坚持的创新融合发展。2021年4月26日上午,宁波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提出一个明确方向,要着力打造宁波职业教育金名片,做大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蓄水池,为宁波完成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可以说,这是为锻造宁波职业教育的硬核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给出的“宁波方案”。这一点从相关部署可窥知一二,包括:把发展职业教育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动起来;优化职业教育学校、学科、学生总体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的产业学院;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建设若干家能够代表宁波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等。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宁波职业教育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从年初,宁波举行职技融通合作活动,搭建高职院校与技工院校之间的“立交桥”,开启“高职+技师”的新时代。到年中,紧盯企业需求和市场信号,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2021年宁波市中职(技工)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中,增设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等50多个专业方向,增多学生接受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等。
此外,在今年宁波市职业教育活动月上,职业教育纵横贯通合作办学集中签约,包括横向融通的职技职普合作办学项目,纵向贯通的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还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和职成协同服务乡村振兴的项目,实现以教兴城、以职促产、产教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记者观察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职业教育面临“低人一等”的尴尬。尽管国家层面颁布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法规、政策,强调“职教是一种教育类型”,但面对就业质量不高,待遇偏低,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的客观现实,社会偏见依旧存在。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以及宁波职业教育搭建起“纵横贯通”等成长阶梯,职校生毕业后既可以上大学,也可以凭着技术成为行业“领军者”。育人方式的创新,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大大提升。
用数据说话,宁波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数量、在校生数已连续多年保持正增长;由于企业需求旺盛,多所技工院校的学生,还没出校就被企业抢订一空;在今年,宁波1176名中职生考上本科院校,同比去年再创新高;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比赛,宁波喜获6枚金牌,金牌数列全省第一。
记者在采访中也有明显感受:原来职校愁招不到优质学生,到现在不少上普高线的学生主动选择职校;原来家长觉得孩子进职校就是断了前途,到现在他们发现职校生同样能够凭实力“华丽逆袭”,有的如愿考上重点大学、读到研究生甚至博士;有的站上行业金字塔尖,成为劳模、技术能手、技能大赛冠军。肯努力,每一个人都是“好苗子”。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