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背后的教育力量 体教融合让合力更强大
2021,又是奥运年。
2021年8月3日,东京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决赛中,16岁的宁波小将管晨辰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这也是宁波选手摘得的第五金。
那天,宁波冲上热搜榜,也由此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头:“奥运五金城!”同时,也把“宁波体育运动学校”带入了大家的视线中。
4位奥运冠军中,有3位都是在宁波体校成长起来的。杨倩在小学四年级时被选入宁波体校射击队,师从国家级教练虞利华;石智勇被宁波体校举重教练李冬瑜看中,从桂林带到了宁波;6岁的管晨辰接受体操的启蒙就是在宁波体校完成的。这里,对运动员的选材、培养、输送起到重要的基石作用。
也正因此,奥运期间,宁波体校的热度高居不下,体教融合的话题也常被提起。
宁波五块金牌
杨倩: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两枚金牌
石智勇:举重男子73公斤级金牌
汪顺: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
管晨辰:体操女子平衡木金牌
记者观察
东京奥运会期间,当宁波选手拿下一个又一个的冠军时,无论是媒体圈还是网友,都在问一个问题:宁波凭什么能拿下奥运五金?
当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被网友们一一了解后,又有不少人提问:宁波五金,教育的贡献度到底有多少?对此,宁波市教育局相关的工作人员非常谦虚地说:主要都是体育部门的贡献。但是,如果真要说教育在此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那就不得不提宁波市一直在推崇的体教融合制度。
“体教融合”,在当下的宁波已是遍地开花。十多年体教融合的全面探索,宁波众多学校已经培育出了自己的体育运动特色品牌。宁波目前有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106所,国家级排球特色学校7所,国家级篮球特色学校32所、国家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5所……
从单所学校的发力,到区域特色运动品牌的创建,以及纵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特色体育链式教育,都是宁波体教融合的探索成果。比如最近宁波体育教育指导中心的成立,就是为了让体育与教育部门共同参与,进一步打通体教融合的堵点和难点,让合力更强大。
当量在慢慢变大的时候,质变就会悄然发生。
东京奥运会期间,一位网友在论坛里发表了对于“为什么宁波有那么多奥运冠军”的观点,他说:“像宁波这样的城市近年来越来越重视体育和教育的融合发展,采取体育部门负责训练、教育部门负责文化教学的模式,保证了学习和训练双管齐下。”
确实,如今宁波体教融合带来的影响和辐射作用,让家长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体育,找到了成长、成才的道路,他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体教融合成功的背后是理念的转变,还是那句话——“条条道路通罗马”。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