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少年必将坚毅挺拔!这是他们和“她”的故事……
欧阳琦是信阳学院商学院一名大三学生,来自新县。信阳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考察时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他有幸参与了学校红色文化传承志愿项目,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担任志愿讲解员。欧阳琦深刻地认识到,青年学生应该扎根中原大地,在推进老区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上担当作为,为奋力实现“两个更好”贡献青春力量。
熊效萱在学校信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馆里担任志愿讲解员。学校于2019年建成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信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馆,通过非遗展示、建立师生传习团队、开设选修课,积极开展非遗传统剧目表演、创编、研习活动。在这段经历中她深刻体会到,青年人要肩负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刘艺是一名青年老师。大一新生刚入学不久,她就被学校选派为“德育导师”。她联系两个宿舍,负责12名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每月定期带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与博物馆、上德育导师课、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当好引路人。
徐慧蓉是教育学院一名大三学生。在信院,她通过各种培训和实践平台锻炼了师范技能,同时,也参加非遗化传习小组,学习了许多有趣的优秀传统文化。将来毕业了,徐慧蓉希望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为国家2035建成教育强国助力。
南阳师范学院
王睿是南阳师范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已经工作了6年,她与南水北调的情缘就结于这所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6年前,南水北调中线全线通水。6年来,作为核心水源地高校,南阳师范学院坚持以“服务南水北调战略工程、确保一渠甘甜丹江水永续北送”为己任,建成12个科研教学平台,培育6支科技创新团队,承担40余项国家级科研创新项目。
秉持“科学守青山、爱心护绿水”的理念,持续开展“水保护”特色志愿服务,“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项目”,用智慧和担当书写新时代“护水”华章。
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十四五规划绘就了国家发展的美好蓝图。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南阳师范学院建校70周年。
面对未来,王睿这样展望:“70年筚路蓝缕,与祖国同奋进;70年辉煌伟业,与民族共振兴。2035年,希望学校‘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升格为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学科群催生多个全国和全省一流学科,我也希望我的学校升格为大学,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实现‘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区域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大学。”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南师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躬身无言,实干有声,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王睿和同事们、同学们将一如既往地弘扬南水北调精神,讲述生态文明好故事,传播美丽中国好声音。他们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初心历久弥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使命行且坚毅,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出彩的绚丽篇章雄壮豪迈。
河南科技学院
2003年,初为河南科技学院新人的张自阳在入学教育时,就听闻了黄光正教授的动人事迹。2013年,他已经是一名学校生命科技学院教师,见证了学校在小麦育种领域的重大突破。
茹振钢教授培育的小麦新品种百农“矮抗58”,克服了品种培育的四大技术难题,成为黄淮麦区推广面积大、推广速度快的特大小麦品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张自阳已光荣的成为学校小麦育种团队的一员,见证了继百农“矮抗58”之后又一特色品种——“百4199”的研究培育工作。能与自己心中的榜样一起奋斗,张自阳深感荣幸,同时又感觉重任在肩。
小麦育种方面结出的一次次硕果是学校事业发展的缩影。一路走来,张自阳也逐渐从懵懂走向成熟,更加理解校训“崇德尚能 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更加清楚自己的使命与担当。
新乡医学院
王宏伟是新乡医学院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他注重自身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提升,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挑战杯”等活动。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参与老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学校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科研平台,在多个国际合作实验室和省部级科研基地的经历,王宏伟获得了全面系统的训练,提升了科研能力和水平。
作为医学生,王宏伟深知身上肩负的职责与使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校54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武汉,多支医学专业团队助力地方抗疫,主导制定“新乡方案”。王宏伟和许多同学一样积极参与家乡抗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学生誓言。并希望在毕业后,做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成为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坚定守护者。
安阳工学院
自踏入安阳工学院的大门
寒来暑往 四季变换
当初的青葱少年愈发坚毅挺拔
这次
我想给你讲述
安阳工学院的故事
“省级文明单位”
“河南省文明校园”
“河南省平安校园”
“国家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
......
我们的努力已然化为勋章
激励着每一个安工人
图书馆、求索广场、旭日花园
这里是知识的殿堂
也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明德修身 立风养性 博学致知 笃行建业”
这是每一个安工人牢记于心的校训
“崇尚科学 严谨求实 坚忍不拔 与时俱进”
这是每一个安工人共同造就的校风
“勤学善思 奋发向上 诚实守信 务实求真”
这是每一个安工学子的真实写照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