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理论

初升高衔接,重在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发布时间:2021-09-28 23:54:32来源: 人民网教育
  

  今年7月,中考刚结束,家长刘威手里就多了一张初升高暑期衔接任务清单。语数外等9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完成情况等,满满的一张A4纸。

  他和身边的准高中生儿子对望一眼,叹口气。

  “高考备考并不只有高三一年,而是高中三年。实际上,中考结束时,高考的挑战就已经开始了。”刘威虽然没有给孩子报衔接班,但他仍然坚持在初升高的暑假,让孩子提前开启“高中学习之旅”。总听人说,“学霸和学渣只差一个暑假,这句话不知道是否有一定道理。”刘威说。

  中考结束,是人生中从初中迈向高中的重要一步。初升高的这个暑假,直接指向的是三年后的高考。于是,许多家长和“准高中生”,不约而同地关注起如何做好初升高衔接。

  学习不适应:高中更加注重自我提升

  说起初升高衔接,于丹丹有点哭笑不得,她自认是一个“佛系”家长,却遇上了“超自律”的孩子。今年孩子中考后,于丹丹专门给她安排了一段放松的时间,一家人打算去露营。没想到在家就躺了两天,闺女就待不住了。说是同校同学都在上衔接班,自己也得上。

  于丹丹感叹,“都这么拼,大概都是担心孩子落后。”

  为什么家长和学生会有上高中后怕跟不上的担忧?浙江省镇海中学副校长兼南浔分校校长王雍斌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是,上了高中,学生直接面临着升学压力和高考竞争选拔,心理压力增加。另外,从客观上来说,“高中学习内容的深度、难度、广度都有所提升”,也是原因之一。

  就地理学科来说,作为文科中的“理科”,很多学生上高中后普遍反映“跟不上”,“初中地理在内容上主要以区域特征的认知为主,不涉及成因的分析。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忆的方式,对区域有感性和表象的了解,知道‘有什么’和‘在哪里’。而高中地理则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并进行演绎,对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哈尔滨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长武占峰举例道。

  此外,上高中后,学习不适应,成绩下降,也有“心理层面出现断层”的原因。哈尔滨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教师杨永强发现,“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其次,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总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尤其一些同学初中前三年没有认真学,主要靠复读刻苦一年考上高中,就错误地认为高一、高二不用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再发奋,也一样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便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就更不敢深入其中……”

  此外,“高中的学习特点更加注重自我学习、自我规划,需要学生处理好学习和活动、科目学习之间的平衡。”王雍斌补充说。

  利用好暑假:可以“预习”而不是提前学习

  几乎没有犹豫,在儿子中考一结束,赵利就给他报上了衔接班,“真不便宜,问了好几家,最后语数外三门交了一万多。”赵利说,“因为不确定三年的时间到底会如何,所以提前布局总归没错,求个心安。”

  尽管不少家长对衔接班前赴后继,但那些上过高中的学生,再回看初升高的假期,有不一样的感受。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的2021届毕业生郭梓轩亲身体验到,在初升高假期学习需围绕的关键词是“补弱”。郭梓轩的语文一直不好,所以他在初中毕业的暑假报了语文班,“提前学习了一些高中的语文知识、答题策略等,还看了几本世界名著,有一定成效,至少让我的语文不再拖后腿”。

  王雍斌认为,衔接班偏向高中的内容不多,学习效率不高,更多的还是对初中知识的复习。“对于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的同学来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去参加衔接班,少而精,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的2021届毕业生蒋文琪就建议,一部分管理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考虑通过组建学习群的方式互相监督学习,同时通过适当的课外补习来约束自身也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报班以外,大部分经历过初升高的学生,都认为暑期应该提前“预习”高中的课程。蒋文琪说,可以考虑预先购买一些高中教材和教辅,进行兴趣性的阅读,不需要完全理解,就像看小说一样,对课本和高中体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预习”不是提前学习,“而是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一些知识上的储备,提升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武占峰说。比如,地理学科,“首先要‘多读’,从教材读起,静下心来将初中的四本教材通读一遍,感受世界如此不同。在此基础上,广泛阅读比较权威或趣味性比较强的地理刊物,如《国家地理》。其次要多‘看’,利用多媒体资源,了解世界的风土人情和大自然的美丽奇观,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最后要多‘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出去走走,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在行走中感受自然、在观察中不断思索。”

  规划成长路径:磨砺自己的品性修养

  开学前,广州市培正中学为新高一的学生们,开了5天的高中9大学科的初高衔接课程。各科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关于高中知识的快讯,比如语文科目“高考要考察64篇古文”、数学知识点“过直线外一点竟有无数条直线与该直线垂直”、英语的“语法选择变成的语法填空”……高密度的新知识点让新高一同学目不暇接。

  培正中学高一新生曾诗惠感叹:“课堂上,老师也让我们尝试做了高中的题,很明显与初中的难度不同,让我倍感压力。”

  通过5天的学校衔接课程,新生王焱杨发现,“对于初高中学习最大的差异,我个人的理解为增加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应用的要求,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识点不再是单纯地死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衔接课上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上课教你包饺子,作业是蒸包子,考试是摊煎饼。’高中学习中除了课内知识,也有许多积累与拓展内容,这对我们的自学能力等作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王雍斌看来,对于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来说,学校的教学质量本身就能够满足初高中衔接的需求。

  针对初升高衔接的学生,王雍斌建议做好“三个准备”:学会适应,良好的学习能力准备。考上好大学是每一个高中生的梦想,要积极适应高中的学习特点,需要培养获取知识、整理纠错、认真做笔记、主动提问、规划安排等学习能力。规划目标,良好的品行准备。学生要试着着手规划自己的高中生涯,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学业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培养或者保持自己之前的特长,磨砺自己的品性修养。调整预期,坚强的心理准备。来到新的学校,要做好在竞争中“七上八下”的准备。正确看待别人获奖,成绩进步等,努力做到自己尽力不后悔,正确看待成绩的起伏和波动,在高中三年培养自己的坚韧、毅力、责任和感恩之心。

  另外,王雍斌认为,家长也要和学生一起规划成长目标和路径,要学会尊重学校的安排和老师的付出,支持和理解学校的工作;遇到问题要和老师积极沟通,不要和学校或老师站到对立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家里,要优化家庭教育氛围,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孩子成长助力。在“双减”的背景下还要处理好校内学习和校外培训的关系,积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只关注学业成绩。

  (本报记者 杨飒)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