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教育今年这样干
在新的一年里,宁波教育系统要做一系列实事工作,且都是老百姓非常关切的。
比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扩容建设工程,开展“甬有优学”全生命周期行动,深化中小学卓越教师梯次培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档升级职业教育,全面推动终身教育“双高”工程……
新(改、扩)建
6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同时人才落户、外来人口落户、购房落户、投资创业落户、“三孩”政策实施等,城区常住人口大量增加。
新的社会现象,在释放人口红利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市教育资源保障难度,加剧了教育供需矛盾。尤其“公民同招”后,部分人口密集的地方公办学校接受能力尤显不足,总体上呈现农村学龄儿童向城区集聚、老城区学龄儿童向新城区集聚的趋势。一些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配建标准均不同程度低于国家标准等。
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我市逐年安排新(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
2022年,宁波全年计划新(改、扩)建6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其中竣工36所共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新增学位4万个。
比如涉及中小学的建设项目,有海曙区高桥镇中心小学改扩建工程、北仑区灵山书院扩建工程、镇海区骆驼规划小学(暂名)、奉化区锦屏中学迁建工程、余姚市舜通集团城东校区(北师大余姚学校)新建工程、象山县政实小学新建工程等;涉及幼儿园的建设项目,有宁海县城西幼儿园新建工程、江北区慈城湖心幼儿园、慈溪市明月湖卓越配套幼儿园项目等。
开展“甬有优学” 全生命周期行动
2022年,市教育局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出台《宁波市教育领域共同富裕“甬有优学”全生命周期行动方案》,有序开展惠享优学、质享优学、乐享优学、安享优学、数享优学、通享优学等六大行动,高质量完成“浙里甬有优学”目标任务。从推动惠民举措真实可见、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可及再到推动成长成才切身可感,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特别是深化数智赋能改革方面,新的一年宁波将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优化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深化教育数字化新融合。强化省市“教育魔方”、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党政的深度嵌入和支撑服务,做好“甬易学”、宁波市“双减”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校园安全管理平台、未来教育重点场景等试点项目建设,做好相关项目数据共享和数据回流。
同时,加快构建教育数据智能中心,完善教育智治一张图,打造教育数字“工具箱”,建设“甬有优学”等12个应用场景。巩固公民上学“一件事”、智慧校园建设成效,数智赋能“城乡教育共同体”、家长学校建设。
推进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
3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系统持续努力的方向。宁波市教育局以持续提升区域教育品质为指向,以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为抓手,对标“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标准育人方式”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实现市内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镇区学校全覆盖的同时,2022年,宁波还将组建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学校49所。
“支援山区26县和6个海岛县组建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学校500所”已列入省政府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为此,2022年,宁波需跨地区组建教共体,支援结对学校49所,为缩小省内不同区域教育资源差距作出贡献。49所受援学校涉及温州、衢州、舟山、丽水的部分区域,其中山区县学校29所,海岛县学校20所。
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学校帮扶方式包括两地师徒结对、异地跟岗锻炼、线上线下示范课、线上线下集体教研、共享部分线上拓展课程、开展学生集体交流活动等。
深化中小学 卓越教师梯次培养
4
2022年,市教育局将深化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卓越教师梯次培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抓实新锐教师培养,立足校内教学团队建设,启动实施新锐教师校内学科团队“123”工程,即打造10个普通高中新锐教师校内教学团队、20个初中新锐教师校内教学团队、30个小学新锐教师校内教学团队,夯实新锐教师建设发展基础,让青年教师得以快速进入角色,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
抓实名师骨干教师培养,深化十二届特级教师带徒活动,抓好700多名骨干教师培养;建设53个宁波市名师工作室,加强学科骨干教学团队培养;扎实落实长三角中小学教师一体化培养,组织遴选100名左右名师赴上海开展高层次研修,促进名师专业发展提升。同时,建好20个中职教育教学创新团队,聚焦宁波产业结构,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模块、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
抓实甬城教育名家培养,对2021年遴选确定的43个甬城教育名家培养对象,2022年将着力抓好实践研修、高端访学和科研扶持,选派培养对象到国内外高等院校、教育部教科研机构,开展专题研修和系统培训;建设好19个甬城教育名家实践研修基地;推进20个甬城教育名家领衔的市级课题研究;开设甬城教育名家论坛专版,培育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教育名家的目标不断前行。
抓实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2022年,深入落实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加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扶持。健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扶持体系,依托乡镇中心学校,建设覆盖全市乡镇的118个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打造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区域平台;创新教育模式,依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根据乡村区域内学校教师学科发展需求,建好118个“名师乡村工作驿站”,健全名特教师下乡驻站常态化动态化送教机制;建强乡村骨干教师,完善师带徒培养机制,加强205名乡村骨干青年教师重点培养,推进城乡教师共同体建设。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