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德育

开学前 如何帮孩子“收心”

发布时间:2022-02-15 14:16:49来源: 现代金报
  

  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开学后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课堂走神、心不在焉、情绪低落等情况。开学前这段时间,就像是高架桥的一段引桥,可以帮助孩子更加平稳高效地进入新学期的学习。

  那么,怎么帮助孩子过好这段时光,发挥这段时间的引桥功用呢?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李慧梅老师给出了一些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并提醒广大家长:切忌断崖式提要求,以免激发亲子矛盾,所有的教育,都需要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才能起作用,否则,惩罚控制类的措施一旦消失,旧态复萌。

  寒假几近结束,可还有不少孩子“玩兴正浓”:晚上不肯睡、早晨不肯起,生活起居无规律;沉浸在电视、游戏、手机、游玩中,兴奋情绪难以平复。这让不少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样下去,开学了可怎么办呀?

  作为家长,迎接开学的首要任务是给孩子“收心”,帮助孩子做好开学准备,从容迎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预防“开学综合征”,这份“收心指南”请收好。

  【第一步:回顾过去】

  1.谈快乐的事

  孩子对新学期的不确定感,可能来自于自己是否能胜任学业,能否跟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会否遇到难以跨越的困难和挫折。面对未知,有的孩子会不自觉想到负面内容、负性事件,早早地吓到了自己。所以,家长要抢占先机,经常有意识地提起孩子以前在学校的趣事,与同学相处的快乐时光。快乐的记忆大量被唤起,情绪和心境就带上了快乐的颜色,慢慢地,孩子对学校和学习会充满期待。那些开心快乐的回忆,是孩子面对新学期的力量源泉。

  2.忆成功经验

  孩子是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不断成长的,让孩子引以为傲的成功越深刻,越有可能在未来重现,孩子也更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学业。

  带着孩子回忆上学期,甚至更久以前的学习,回忆那些闪闪发光的点,家长可协助孩子总结梳理,找出孩子日常学习行为中可圈可点之处,作为常规的行为固定下来。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行为,却在奠定未来的成长之路。

  3.制造仪式感

  仪式感的行为,会给孩子们的学习赋予不一样的意义,孩子们会找到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举行一个“告别寒假”的小仪式,带孩子外出活动,看场电影,听个音乐会,去野餐,或者给孩子买个小礼物等。告诉孩子——寒假马上要结束,新学期在等你去努力,更上一层楼,获得更大的成长。孩子意识到寒假快要结束,向不规则的作息和无节制的饮食说“再见”,是时候收拾心情、开始学习了。

  【第二步:立足当下】

  1.调整作息

  开学后的学习生活要求学生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完成日常书写和计算等学习任务,对孩子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和集中的强度都有较高要求。而这,恰巧和寒假放松的状态背道而驰。

  这段时间,每天给孩子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比如每天上午、下午各半个小时写作业或阅读,每隔两天增加半小时的学习时间,最终达到上下午各有2-3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中间10-15分钟放松休息时间,向开学后的作息靠拢。

  2.减少娱乐

  寒假期间的娱乐,比如手机、平板、游戏等内容都要逐步减少。家长在处理这部分问题时,务必谨慎,“步子一定要小”,要循序渐进地收紧,以免发生明显的抵触,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无法禁止的手机使用,建议进行必要的商定,家长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榜样。建议如下:①只在客厅使用手机;②在客厅设置“停机坪”,手机使用后,统一停放“手机”;③商定每天手机的使用时段和时长,约定贴在停机坪旁并接受监督。

  3.马上行动

  拖拉的人,通常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还有一部分,是畏惧失败,拖延失败的到来。解决拖拉,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行动。

  告诉孩子,现在就行动起来,无论能否将学习做到完美。盘点还有哪些寒假作业没有完成,算算剩余的日子,将任务分割,每天分配一部分任务,在开学前有计划地完成。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办法。当下需要先做到第一步——完成它,下一步是升级它,第三步才是完美它。完美的状态,是在行动中逐渐达到的。

  4.疏导情绪

  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自身情绪调节能力较弱,有时甚至想到去学校就要哭,有开学焦虑。

  当孩子情绪波动时,接纳和包容就是最好的安抚。不排斥孩子的坏情绪,允许坏情绪的存在,是解决坏情绪的准备步骤。站在孩子角度,设身处地去理解孩子,提供正面的支持和帮助,鼓励其做出积极的行为改变。孩子的坏情绪就更容易被消融,有时候,孩子只是需要“被理解”和“被看见”,不需要大人高高在上的说教。之后,识别可能的担心和焦虑内容,逐一进行分析和解决,帮助孩子共同面对。问题虽然多,有家长的支持和陪伴,解决方法会更多。

  5.关注外部

  孩子日常的困扰,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过度关注自己,以自己为中心,也习惯了自己作为“宇宙中心”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一旦不顺,就会进入情绪的漩涡,难以逃离。

  协助孩子将注意力投射到外部世界,在关注外部的过程中,孩子的内在世界也会跟着成长和提升,也转移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此外,可以趁这个时间参与到班级的开学前准备当中去,帮助班级打扫卫生,准备开学的板报……增加班级荣誉感的同时,孩子的归属感会加深,跟小伙伴的感情也在升华,有利于适应新学期的生活。

  6.加强锻炼

  体育锻炼除了会增强孩子体质,还会改善大脑神经系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运动过程会宣泄烦恼,缓解紧张,产生的愉悦感甚至可以对抗抑郁。体育锻炼还有助于坚韧、顽强、自信、勇敢、独立等个性品质的形成,有必要长期坚持下去。

  建议带领孩子参加有节奏的、非竞争性的愉快的体育锻炼,可以产生短期的情绪效应,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

  【第三步:展望未来】

  1.准备文具用品

  成年人新年追求个好彩头,文具就是孩子们的好彩头。

  新学期的学习要从整理书包文具开始。洗净晒干上学期的书包,整理擦洗文具盒,清点各种文具,遵循“实惠、安全、实用”的原则,添置新学期的文具用品。建议不要购买太过花哨的文具,以免过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影响日常学习。

  2.制定目标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计划的过程有助于理清思路,对孩子的学习有监督和提示的作用。

  展望新学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设立小目标。目标宜小而具体,孩子踮起脚尖就能达成,实施起来达成度高一些,有利于孩子获得自信,进而获得更大成长。计划可详可略,关键是要贴近孩子的实际情况,跟孩子讨论制定。

  3.提前预习新课

  预习的重要性在于它让孩子获得了学习的掌控感。掌控感带给孩子安全感,缓解了压力,让孩子确信自己可以解决学习问题,可以自主决定内在的情绪状态和外在行为,甚至可以屏蔽周围的干扰,有良好的学业表现。

  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学段特点以及不同学科的特点,协助孩子进行预习。预习过后,可以进行自测,评价预习效果,进一步调整后面的学习。

  总而言之,开学前的这段引桥时光,需要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行动起来,把孩子们托举到学习的快车道里去,祝孩子们新学期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