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课上了解家乡本土文化 这所小学的“宁波味”创意美术深受学生喜爱
“如果要给来自远方的朋友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你会将宁波的哪个地标建筑介绍给他们呢?”
“我知道!鼓楼、宁波博物馆、南塘老街。”
“还有天一阁、宁波灵桥”……
“很好,今天老师要教你们把熟悉的地标建筑设计成一张邮票,大家可以把这张邮票送给远方的朋友。”
3月24日,在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的美术专用教室里,美术老师王晓娇正在给505班学生上一堂名为《宁波邮票设计》的课。
给远方的朋友设计一张宁波“邮票”
当天,王晓娇拿出几幅宁波地标建筑的图片,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进行分组。
王晓娇老师以宁波鼓楼为例,用简洁的线条和色彩画出鼓楼图案,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建筑的造型。在王晓娇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同学们拿出马克笔开始描绘鼓楼、宁波博物馆、灵桥等地标建筑。令人惊喜的是,大部分孩子能够通过观察生动地画出来,充满创意,还能将图案与文字进行巧妙融合,并在图案上添加邮票元素,完成宁波邮票设计。
王晓娇告诉记者,《宁波邮票设计》是该校“宁波味”儿童创意美术课程中的一节课。而钟公庙中心小学是浙江省集邮示范活动基地,一直以来,学生设计的邮票、明信片在省、市比赛中成绩显著,学校还曾被评上宁波市邮票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学生不仅学会了邮票设计的方法,而且巧借邮票形式展示宁波特色,述说宁波故事,让家乡情怀深植学生心田。
“宁波味”儿童创意美术课程是钟公庙中心小学“钟秀”拓展课程中的艺术素养课程,除此之外,还有人文素养课程、德育活动课程、体育运动课程、科技创造课程。而“宁波味”儿童创意美术课程为的是让美术教育发挥乡土文化传递的作用,激发学生立足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提升美术素养。
开发人文味、海洋味、食尚味三大类课程
据了解,我市小学美术教学中使用的是统一编配的浙美版教材,虽在2011年进行了改编,入选了一些来自全国、省内各地的地方美术资源,但宁波元素少之又少。
为了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共鸣,提高对美术创作的兴趣,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挖掘、提炼“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地方特色,创建了“宁波味”儿童创意美术,开发“人文味”“海洋味”“食尚味”三大类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易于教学,用儿童的美术语言和形式予以表达,唤醒孩子发现美的眼睛。 经过三年的实践,不但学生的美术素养大大提升,还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在“人文味”课程中,学生熟悉了宁波的人文典故、特色建筑和童谣,可以根据康王落难典故设计戏台和戏曲人物。学生对天一阁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的独特、精巧设计惊叹不已。学生间还掀起一阵“宁波热”,学说宁波话、学唱宁波童谣、学编立夏蛋套。
在“海洋味”课程中,学生了解了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创作了《钱湖夕照》版画、《三江夜色》立体拼贴等优秀作品。高大的货运轮船、繁忙的港口码头是学生们喜爱的创作题材。
在“食尚味”课程中,学生通过制作体验、查询资料等方式,了解了用腌制的方法制成咸菜、红膏呛蟹、臭冬瓜等;用晒制的方法制成笋干、虾干、鳗鲞等;用糯米做成汤圆、金团等甜味糕点,丰富的食材让学生有了无尽的创作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沉浸式教学法,让学生能够置身在情境中进行学习。比如在丰收主题创作中,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探寻身边的丰收景象,学生根据农民和渔民们的丰收景象创作了《柿子红了》《鱼满仓》等充满宁波元素的作品,让我们感到十分惊喜。”王晓娇如是说。
将更多宁波元素融入国家基础课程
为了让更多学生在“宁波味”儿童创意美术课程中有所收获,钟公庙中心小学不仅在“七彩画”“美工坊”“陶艺”“幻彩动漫”等学校美术社团课中加入该课程,还对统一编配的美术教材进行拓展、融入。
在五年级的美术教材中有一堂课名为《悠悠老街》,该校美术老师就融入了校本课程《南塘印象》,进行项目化学习。将学生按创作主题分成糕点组、行当组、建筑组等。组内成员分别根据自己的创作主题对老街的传统糕点、老行当、老建筑的种类、造型、特色等展开讨论、交流;然后共同合作、互相补充,用最擅长的形式创作。
“在上美术课时,老师经常会融入宁波元素。比如,学到老街的时候,老师会讲到南塘老街、韩岭老街;学古建筑的时候,老师又会跟我们讲走马塘、前童古镇这些老建筑。因为课程时间比较短,我没怎么听够,周末就会去图书馆借阅一些关于宁波和宁波发展史的书籍,从中了解更多的宁波文化,以及宁波的悠久历史。” 505班学生周弈心说。
在教学四年级美术教材《茶香四溢》一课时,老师让学生提前通过网络查询、实地探访等方式了解有关宁波的茶历史、名茶、制作工艺、茶道等知识,最后用拼贴、绘画、文化卡、挂盘等形式予以创意展示。又比如在上《家乡的桥》这一课时,老师用学习单形式让学生们围绕其中的一座古桥,对它的历史、造型、材质、装饰等展开探究活动。
该校校长张易表示:“这种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的学习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度,更激发了学生有感而发地投入美术创作,提高美术表现能力。事实上,我们‘钟秀’拓展课程的各个小课程群都可以根据学生需求派生出若干微小课程,体现了开放性,既是对国家基础性课程的补充,也是学生多样化发展、个性化培养的有效途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