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德育

与女儿一起成长

发布时间:2022-04-12 10:26:10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双胞女儿已读大三了。回想起她们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她俩小学阶段及以前,因为我在作战部队工作,陪伴她们的时间不多,上学放学接送也极少,参加学校的家长会更是屈指可数。平时一个月也就是见上一两次面。遇上工作繁忙、执行任务,或者野外驻训,一两个月见不上面都属正常。自从她们呀呀学语,工作之余、八小时以外更多的是通过接打电话来陪伴。那时家里和部队宿舍都安装有座机电话,电话铃一响,她俩就会争先恐后地接听。因为是同卵双生,自然外貌及声音很相近,以至于每次与她们接打电话我都要问一下是老大还是老二,有时她俩也会恶作剧,故意把自己说成另外一个,或者接打过程中悄悄互换着与我通电话。现在想来,这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乐趣。

  记得是2006年吧,那时她俩才五岁。一天早上七点多,我的手机突然来电显示家里座机号码,当时我正在基层部队检查调研,还以为是家里出什么事儿了。一接听,老大哭诉着说妈妈只送妹妹去幼儿园,把她丢在了家里。问起原因,她才说是自己起床洗漱慢了,妈妈一气之下便只送妹妹去了幼儿园。我一边安慰她不要哭,一边趁着这个机会引导提醒她:今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拖沓,要养成良好的守时习惯。有了这次经历之后,她的习惯养成有了很大改观。

  “润物细无声”。我深知家庭教育不应是单向地教育孩子,同时也是父母的自我教育。作为父亲,一言一行、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影响极大。日常习惯的养成,科学思维方法的树立,辩证地看待世界、社会及人生,这些都离不开家庭特别是父母教育这个基础。

  因我的工作环境及职业特点,她俩耳闻目染,潜移默化地从我身上接受更多的是相对传统、正统的教育。在她们的童年记忆里,我经常穿着军装,回到家里也是军容严整。那个时候,她俩一旦发现我帽子没带正、风纪扣没扣及军衔领花没缀好,都会立马指出纠正。平时我也有意无意地带她们参加一些活动,借机锻炼并教育引导她俩,见人要有称呼,要有礼貌,参加一些场合话语要如何表达等等。

  因个人习惯,平时爱逛书店并购买一些书,因此,家里也存放了不少书籍。这使她俩后来效仿养成了常到书店的习惯。购买阅读适合她们年龄段的读物,同时她们也悄悄地阅读我购买存放的一些书,并不时跟我讨论探究,提出一些问题。

  在我的影响下,她俩也都喜欢篮球等体育运动。部队井然有序、令行禁止的军营生活,让她们较早树立起国防观念、家国情怀。在亲情培养方面,外公外婆家在云南昆明,平时她俩与外公外婆呆在一起的时间较多,对南方文化了解接触要多些。为了让她俩了解我曾经生活过的北方农村情况,多次安排她俩利用寒暑假时间,回河南老家感受体验农村的生活状况和中原传统文化。通过近距离的陪伴奶奶,接受来自老一代人的教育。通过与亲戚及左邻右舍的接触,了解家乡人情世故,丰富童年经历。以至于她俩感慨的说,老家人文化虽然不高,但说起话来总是很艺术、很讲究、很智慧,有时一句话要让人琢磨半天。

  与女儿一起成长的岁月,是我人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作为父亲,我在她俩的心目中仿佛是一个无所不能、无坚不摧的高大形象。尤其是我有过多年的军队工作经历,参加过多次军事演习及5.12抗震救灾,带她们见过不少军队装备,也打过真枪。小时候陪她们在小区玩耍或逛公园,国防身体玩起单双杠往往会引来不少人的驻足观看,甚至喝彩鼓掌,她俩总以此为傲,鼓励支持我多做些动作,多做一会儿。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再做这些动作,她俩认为这样存在安全风险,便会及时劝慰制止。

  我们坚持经常进行交流沟通,相互推荐新书及认为好的文章,分享正能量的微信内容,一同关注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网络上的热点、热词、热评。在她们成长道路上,有空我也不时推荐并陪伴她们观看影视剧,阐述发表个人的见解观点。在互促互学中,尽量培养她们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我虽距离进入老年序列为时尚早,但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手机、网络等智能、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这时就不得不求助于她们,比如出行打个车、订个票等。她们所处的当下时代及群体,接受外部的信息多,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加之她们的接受能力强,且随着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在指导引导她们上,似乎有种“力不从心”之感,这些都促使我持续学习,并从她们年轻一代身上感受新事物、新知识、新思维。

  2015年,从军队到地方工作,是我人生面临的又一次重大抉择。是选择每月领取稳定不菲的退役金生活,还是决定到一个全然陌生的领域继续摔打锤炼自己,这也着实让我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和深度思考。我反复思考斟酌,充分听取多方意见,为使未来对外部世界及新知识的了解掌握不太落后于时代,基本能跟上女儿们的思维节奏、未来发展,我毅然放弃选择安逸的自主择业方式,决定走突破超越自我的计划安置道路。如今看来,五年多来的地方工作实践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不同的年龄段,成长方式、成长任务各不相同。处在不同的时代,生在不同的家庭,成长的收获亦各有差异。我觉得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干好本职、养家糊口的同时,都应该身体力行地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能顾此失彼。作为父母,教育好子女是重要职责,也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积极教育引导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不能成为拖累甚至危害社会的人!陪伴与教育不是单方面的,更多是在互动中实现各自的精神成长,在教育与被教育中,提高别人的同时也升华了自己。对每个父母来说,与子女的教育互动,能很好地实现人生经验智慧与新知识新时尚的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这也验证了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具体生动的实践课。

  来日方长,未来可期。?如今,双胞女儿已有了在三个省会城市生活学习的人生经历,但愿她们的人生未来步履更加坚稳。(贵阳市观山湖区 王灏)

(责编: 张世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