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家常课质量 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双减”背景下,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奉化新城实验小学变“校长推门听课”为“全民约课”,请谁听课、听什么课、什么时间听课由一线教师说了算。这个新尝试,受到一线教师的普遍欢迎。
(4月8日《现代金报》)
我们知道,从了解每一位教师的课堂质量角度出发,“推门听课”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但“推门听课”会增加对授课教师的心理压力,让教师有一种不信任感,因此,“推门听课”的做法一直有争议。奉化新城实验小学“全民约课”的做法,让教师主动公开自己的课堂,欢迎包括学校领导在内的同行来会诊自己的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这比被动地接受学校领导的“推门听课”,心理压力自然是少多了。
事实上,如何更好地发挥“推门听课”的作用,也是提高学校治理水平的体现。如果“推门听课”在教学管理中主要起到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检查和评价作用,这样教师当然不希望自己成为“推门听课”的对象,毕竟谁都不能保证每一节课都上得很完美。而学校领导不可能持续去听某一位老师的课,这样往往就导致“一课定胜负”。显然,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所承受的压力会更大一些。
如果“推门听课”主要发挥诊断和研讨的功能,那么对于教师而言,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压力了。“推门听课”就成为了学校的一项很好的教学研讨制度,可以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针对性的研讨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另外,对于在“推门听课”中发现的教师好的做法,还可以在学校进行展示和推广,起到智慧共享的作用。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文化,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上可以有不同的做法。笔者以前工作过的学校曾开展过“教师主动邀请”+“学校行政预约”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无论是“教师主动邀请”还是“学校行政预约”,在时间上都有一定的提前量,上课教师是没有被“突然袭击”的感觉。
正所谓“道路千万条,目标同一处”,无论是“全民约课”,还是“推门听课”,或者“磨课研课”,其终极目标都应该指向教师家常课质量的提高。“课比天大”的理念,要落实在每一堂高质量的家常课上。坚持终身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家常课,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