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德育

“真快乐作文” ——每一个孩子都不应缺失的童年体验

发布时间:2022-04-21 16:35:46来源: 中原教育周刊网
  

  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老师说:“让每位学生都能快乐作文,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的梦想。这个几乎很难实现的作文教育理想,却在杨克顺老师这里变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

  手写我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1年12月17日下午,对于付集镇黄庄小学的王守明同学而言,是个难以忘怀的记忆。在这个寒冷的下午,他破天荒地在自己空白的笔记本上写上了字,虽然字数不过几行,但已经是他上学五年以来的极致了。“他整天只知道吃喝,从来不学习”,他的老师曾无奈地说。然而,在真快乐作文的课堂上,守明的眼神明亮了,“神奇的礼物”,他想得到,“魔法”,他想见识一下,授课老师的话语让他无限好奇,平日昏昏欲睡的意识一扫而光……

  王守明同学的表现只是缩影,黄庄小学200多名小学生,在真快乐作文课堂上,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快乐,抒写着自己的心声。

  真快乐作文团队的张东华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节“描写内心的风景”的作文课。在课堂游戏环节,由于负责掌管扑克牌的同学的粗心,而使扑克魔术无法正常进行。针对这个状况,张老师鼓励同学们写出自己的想法。五年级的一位女同学这样写道:“那位同学的错误,让我失去了见证奇迹的机会,他辜负了大家对他的期望,……残酷的现实把我从兴奋的梦幻中拉了回来。”真挚的情感,稚嫩的心声,这就是真快乐作文给孩子们留下的真实而铭心的美好的课堂记忆。

  同样的精彩,在张继老师的作文课上继续上演。张老师分别给张庄小学的800多名学生,上了两堂快乐的作文课。精彩的师生对话就此展开:“在我们学校,同学们都称呼我为魔法老师,那是因为……”“你会魔法。”“恭喜,你们答错了。”教室内顿时乐成了一片,同学们议论纷纷。“那是因为我经常送给同学们一些带有魔法特点的礼物。”“哇!”“这份礼物能让聪明的你更聪明,睿智的你更智慧。如果想得到老师送的魔法礼物,那么就把你此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谁写得好写得快,我就把礼物送给他。”课堂气氛瞬间被点燃,同学们的写作热情爆发了,教室内顿时雅雀无声,沙沙的声音,是孩子们的心灵在文字世界中演奏的精妙的乐曲。一节课,三次互动,精彩绝伦,笑声不断;三次片段写作,笔走龙蛇,情感尽情释放。

  “由衷地感谢真快乐作文团队,感谢他们给我们学校的孩子带来的作文课的快乐。”张庄小学的崔艳丽校长说。“这些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相比城区的孩子,太难教了。”崔校长的话,道出了偏远乡村教育的真实情况。

  张继老师的魔法礼物是书籍,他告诉同学们:“大家一定要记住,书籍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精神财富,在书本中你会遨游世界”。张东华老师让同学们感受到,写作是这么容易的快乐,他鼓励大家:“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吧,描绘出自己内心的风景,写给自己,写给父母,写给远方的朋友与陌生人,你的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精彩。”

  真快乐作文的到来,不仅教给了同学们如何写作文,更进一步唤醒了同学们的求知欲望。“真快乐作文”走进付集镇小学,是杨克顺教授率领的真快乐作文团队数不清的公益作文活动之一。

  无痕教育:真快乐作文

  说起作文教学,杨教授认为:人们用微信和QQ工具聊天时,自己是表情达意的主人,说什么,怎样说,完全由自己当家做主,人人有尽情释放自己喜怒哀乐的空间和自由,尊严和自由得到了充分体现。相反,学生学写作文时,受限于种种约束,写什么,怎样写,学生没有自主权、话语权,一切都必须按照老师设定的程序和思想观点去行文,学生们在作文中的主人地位被剥夺,感验不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大脑被教师的思想捆绑、限制,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如同让孩子们带着“镣铐”去作文,何谈快乐之有呢?

  据此,杨克顺教授提出了“学生作文是一种快乐表达”的观点。他指出: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放开学生的手脚,给学生营造一个绝对安全的表达氛围,学生作文自然就如同微信和QQ聊天那样轻松快乐、欲罢不能。基于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学科素养背景,他找到了解决制约作文教学瓶颈的方法——无痕教学,并对无痕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教学实践中,杨克顺教授彻底改变技术、套路型呈现方式,依据一定的训练目标,从内容构建入手,营造一种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愉快教学情境,把作文的章法、技术等教育性元素,巧妙地隐藏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背后。通过间接、暗示、陶冶、迂回等方式,激活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不知不觉地领悟作文的技法;通过摄入作文材料,激发表达欲望,自然催生真、实、新、活的原生态、个性化作文。这一方法彻底破解了长期困扰广大中小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困局。

  钱梦龙老师的由衷赞叹,代表了大家对杨老师和他的真快乐作文理念的认可。已故的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在与杨克顺最后一次见面时,叮嘱他一定要把真快乐作文发扬光大,稳步实践,推向全国,造福更多的孩子。

  真快乐作文课堂:新课改的助燃媒介

  项城市宏林学校,自推行“真快乐”无痕作文课堂改革以来,彻底改变了该校语文课在学生心目中的面貌,以前枯燥呆板的上课模式与写作训练,被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模式所代替。如今,谈起该校的作文课,师生异口同声地表示欢迎。究其原因,“有趣”、“好玩”、“高效”,这一切都是杨克顺教授研发的全新作文模式所带来的收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带着好奇、疑惑的心情了观摩了宏林学校的一节真快乐作文课堂,一堂课下来,带给了我无比的震撼。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本是很细微的写作,老师却没有从惯常的知识讲解开始,而是出人意料地从钓鱼的活动游戏开始,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老师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兴趣,师生、生生多次互动,欢乐声中,高潮不断;老师趁机点拨写作技巧,学生书写、展示,一堂精彩的作文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学生们意犹未尽,听课的我也是回味无穷,不由得感叹:“作文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自愧不如,在连续听课以后,恍然大悟:真快乐作文课程的教学设计,匠心独运,起于游戏,活动贯穿,落脚于知识、能力和素养,一切自自然然。其教学课程,顺应教育自然规律,尤其是孩子的童真心理,以形象展示为主,以过程参与为动力,释放孩子天性,尽情抒发真性情,从营造情感场入手,在孩子的切身活动中,获得生命的愉悦感、表现欲,进而自然言说,信笔成文,真正地实现了“无痕写作”,实现了真快乐作文的自由写作、快乐成长的育人理想。

  我随意地翻阅了几篇快乐作文课程的教学设计,对比之下,发现精彩的课堂和快乐的写作背后,是杨克顺教授的高妙理论和其团队教师们的精彩设计及引导,因为在教学设计中,最多的是“游戏”、“魔术”、“玩”和“互动”字眼,而这些设计都是立足童真童趣,在游戏活动中营造欲言难止的“情感场”,情感互动,言与情共生,一切水到渠成。“作文课不在于讲什么,在于以怎样的方式呈现。”“作文课情感场的设计至关重要。”杨教授的话语留给我深深的思考。

  这让我想到了当前风行全世界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它认为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此理论基础上,自然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全新教育观:教学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从真快乐作文理论和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二者的契合度如此之高,情景设计,互动激励,这些都离不开老师高瞻远瞩的设计与导演,而真正的主角却是学生,如若没有教师的引导,课堂很可能失控,偏离写作。更可贵的是真快乐作文理论强调“无痕”,在自然互动中涵孕学生性情,让一切如芽儿在春雨中自然生长,如鸟儿在微风中自然飞翔,这是儿童生命活力的自然展现,也是我们人人向往的美妙人生境界。

  还有一个细节让人深思。在观摩课堂后的交流中,该校龚松林校长意犹未尽,一直沉浸在自己自由灵动的课堂情景中;而另一位老师却理智地向我提出疑问:“如何把真快乐教学课程与部编教材结合。”成功的兴奋与探索中的思考都是教师的自然反应,其实说到底,呵护童心,用心专研,巧妙设计,用爱为底色,以心灵作为教育的引线,随物赋形,学习并力争创新,则是我们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方向。我想,这其实也是杨克顺教授的创新动机与实践心声吧。

  硕果累累:泽被他人著风流

  投身作文研究20余年,雁过有声,人过有痕,岁月不负奋斗人。杨克顺教授先后出版了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著作《真快乐作文教学论--教你怎样讲作文》等7部,编写中小学作文教材、教学案38部,已经形成完善的真快乐作文理论和实践体系。其中《快乐作文新教案》及DVD教学光盘,于2007年秋至2009年连续三年被河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中小学必订必备电教教材;著作《好作文是这样炼成的》《教你写出好作文》,于2012年至2013年,分别被湖北省教育厅审定为全省中小学图书室专配书、被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审定为全省农家书屋专用书;2017年,河南省教育厅颁发的《关于加强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促进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7〕222号)中,强调对省内42项基础教育成果重点推广培育,力争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真快乐作文”名列其中;2021年8月,“真快乐作文”蝉联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8年11月14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长吕玉刚、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长刘坚,在北京师范大学、广东省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视导杨克顺主持的快乐作文研究成果时指出:“要把快乐作文成果,尽快转化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梦想的光芒总会给人带来温暖的传递,示范一方,引领潮流。杨克顺教授在国内先后建立了郑州二七区实验小学、湖北十堰市汇海国际学校、项城市宏林学校等30余所教学实践基地,各实验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他先后受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邀请,做中小学作文教学专题报告、示范课600余场。目前,杨克顺教授领衔的真快乐作文研究成果,已由延边教育出版社、河南教育周刊《作文指导报》等多家单位,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影响辐射全国。

  近日,真快乐作文与河南大学语文教育教研室达成联合培育协议,在教研室主任杨亮教授的指导下,进一步深挖理论,完善课型,规划课题,并且拓展实施公益活动,加大推广步伐。

  多少孩子曾陷入写作的痛苦中?“作文,真快乐”,这是一代代师生们的渴望。希望对于广大孩子们来说,在真快乐作文团队的助力下,他们的梦想不再是奢望,他们的童年充满金色的光芒!(李保春)

(责编: 张世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