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德育

应尊重和包容家长的“多事”

发布时间:2022-04-22 11:57:40来源: 现代金报
  

  前不久,笔者一位朋友因为难以理解儿子所在班级老师布置“抄写错题一百遍”的惩罚性作业,一气之下发了条朋友圈“吐槽”,引来学校领导、任课老师的多方交涉,最后不得不删除了事,他感慨“做家长真难、真累”,乃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正如孩子班主任老师所含蓄指出的是在“多事”“制造麻烦”。

  确实,在家校矛盾中,我们常常听到的是来自于学校方面的批评指责,他们相似的说法是现在的家长太功利、太自私、太任性,他们共同的主张是家长要相信学校的专业性,不要对学校的工作指手画脚,他们甚至表示如果家长不配合学校的工作只会对孩子成长不利,这简直就有点威胁的意味了。

  爱子心切,人之常情。家长因为关爱自己的孩子而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感情用事和自我功利其实是正常的,这点首先就需要得到理解尊重。至于说学校就一定比家长专业,家长不应质疑学校的专业性,这在笔者看来,其实并不必然成立。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有些学校的日常管理、有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不专业,简单粗暴、机械僵硬、混乱无序乃至缺乏常识等现象屡见不鲜,要让家长对此保持“淡定”“宽容”“理解”“信任”实在有些勉为其难。更何况,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很多学生家长无论在孩子素质养成还是知识传授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与把握,他们发现的问题、发出的声音、提出的要求往往可以为学校改进教育教学、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一个解决方案,是一次难得契机。

  教育的根本力量来自于真爱、深爱,家长因为爱孩子而关注学校,积极参与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学校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充分利用。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姿态,放下习惯性的优越感和居高临下的身段,去用心倾听家长的心声,理解他们的诉求及其背后蕴含的教育理性。同时,管理者要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让家长能够不因为人情面子、怕被报复等种种顾虑而选择噤声、屈从直至漠不关心、听之任之,一个相对独立、运作良好的家长委员会或许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解决诸如此类问题。

  学生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培育的结果,孩子是学校的,更是家庭的,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家长对美好教育的向往是学校、教师的不懈追求,循着这一共同目标,家校可以达成最广泛的共识,结成最可靠的联盟,汇聚最强大的合力。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