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全景式”的教育天地
研究学生,懂得学生,是教育中很关键、很重要的事儿。我们从事教育事业,就必须去研究当代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给孩子补上“烟火气”
我小学时会做各种基本的农活和家务,这是我们这代人的普遍特征,这也让我们更早、更充分地实现了社会化。现在的孩子,生活和学科学习的比重严重失衡,甚至倒置。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来说,生活经验不足,使学生难以深入地认识数学、理解数学,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为此,我试图从全景式数学教育的角度,去把“与数学学习相关的生活”纳入课程和教学设计,建设系统的生活课程,让学生参与“与本学科相关的日常生活活动”,为数学学习建立充分的生活基础和体验背景。
比如,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人民币”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有的教材把它调整到二年级,但教学效果依然不理想。其实,这既不是学生年龄的问题,也不是学生学习力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忽视了生活课程的设计。
围绕“认识人民币”的生活课程该怎么设计呢?我是这样做的:开学第一天,联合家委会在教室里开起了“超市”,用人民币奖励学生,学生集满10分就换1角,集满10角就换1元……攒够钱就可以选购自己中意的商品。商品的价格都是我们用心标注的,让学生使用到元、角、分三种单位。学生购物前需要先填写购物单:拿多少钱,买哪种商品,单价、个数、找钱等。钱盒里存放了不同版本、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随时把玩、兑换。我和家长达成共识,让学生多参与诸如家庭采购等使用货币的商业生活。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再学习人民币就非常容易了。
要做好生活课程,关键是要家校联手,最大化地让每个孩子在生活中感受“烟火气”,成长为具有深厚生活根基的人。
避免对孩子过度的管控
今天的学生几乎所有的学习和生活都处在成人管控之下,孩子绝大多数的成长环节被干扰,就连住宿生也不例外。
我在寄宿教育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每天必须留出一段时间和空间给住宿生,让他们自由支配。学校打开所有的场馆,提供所有的器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再有任何形式的监管,让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减压。我把这一段时间命名为“我的时间,我做主”。现在,全景式数学也大力倡导每周给学生留一两段“我的数学时间”。
不止于此,我建议,学校和家庭每天要给孩子们留出一段“我的时间”。不要担心失控,也不要担心安全,适时、适量、适度的“失控”会有助于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生发,帮助他们拥有一个更加健康、更能自控的童年。
创造“愿景式学习”
现在的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多了,这为学生进行具有“自成长”特征的“愿景式学习”创造了重要条件。但是,教师的教育引导必不可少,基于多年经验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教师和学生要达成共情和共识。教师备课的首要工作就是分析、剥离出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内容,找到不得不教的点,而学生需要在课前自学解决部分问题,课上主要解决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二年级就开设了“课前为什么要自学”“课前怎样自学”的系列课程。
第二,激发学生自学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要学习的内容,继而制定自己的学习愿景。
第三,师生共建各种“学习支架”,保障学生能充分地进行课前自修,找到并提出必须在课堂上借助同伴和教师一起解决的问题和要实现的目标,即课堂愿景。例如,在我的课堂背后,就有工具书、学具、学程、学法、生活课程等五大方面的十大支撑。
有了“脚手架”,学生就可以根据生活环境、身心状态、学习节奏等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解决自己能在课前解决的问题,还能及时把“自己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传到愿景群里。教师经过汇总、筛选、梳理,进而形成课堂的中心议题。课堂,就变成了师生共同解决学生问题的地方,而不是学生解决教师问题的地方。
在发现中更加丰满地成长
受快餐文化的影响,一些教学也在过度追求知识技能的快速、高效习得。学生的认知本来有N条路径,而一些教学在诱导甚至指定学生沿着最直、最快的“高速公路”前进,很少留时间让他看见、选择其他路径,更不会让他尝试不可能到达目标的“错路”。
例如,围绕“圆的面积计算”,有的教师会按照教材进行“保姆式”教学:先让学生“在硬纸上画一个圆”,实验后我发现,提示用硬纸,可以顺利规避掉学生独立操作的第一个障碍;接着提示“分成若干(偶数)等份”,还特别突出“偶数”,帮助学生扫除了第二个、第三个障碍;然后提供“剪开”示意图,扫除了第四个障碍;最后让学生按照示意图,拼拼看。
在这样的“剧本”里,学生沿着“无障碍高速公路”径直前进,却只是被动的操作工,对已有公式的理解和证明没有发现和创造。有些教师甚至会直接让学生记住公式、所谓的技巧和诀窍套用,致使很多学生能解决数学题,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圆面积计算的路径只此一种吗?远不止!如果学生一直在这样的情形中学习,不仅不利于他未来独立、多角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还可能养成“总想走捷径”的意识和习惯。
慢成长的学习历程能引发我们对教育快餐化倾向的觉察和警惕。只有我们的教学能顺其自然地慢慢滋养,我们的学生才会成长得更加立体、更加丰满、更加健壮。
(作者单位系南京赫贤学校)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