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岗位、聘期1周,小小志愿者平均年龄6岁 幼儿园里的“微社区” 小孩子们来“当家”
“宋霖彦小朋友,恭喜你获聘阳光‘微社区’小交警一职,该志愿服务岗位的聘期为一周……”3月14日上午,在海曙区石碶街道阳光丽园幼儿园,来自大一班的宋霖彦小朋友顺利通过幼儿园志愿服务中心的岗位招聘,未来的一周他将作为幼儿园的交通志愿者,引导同学们规范停放平衡车、有序出入园区。
学前教育“微社区”,在幼儿园内已初具规模
学前教育的关键之一,在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把实践的权利交给孩子们。为帮助孩子们了解各个行业的职业属性,培养协作互助、乐于奉献的优质品格,“双减”之下,阳光丽园幼儿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成立园内志愿服务中心,将生活化的职业体验融入园本化课程建设。如今,一个“孩子各司其职、园区运行有序”的学前教育“微社区”在幼儿园内已初具规模。
“目前,幼儿园一共创设了8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志愿服务岗位,包含交警、安检员、晨检助手、垃圾分类管理员、物流配送员等。参与应聘的以大班小朋友为主,平均年龄6岁。”阳光丽园幼儿园园长俞玲艳介绍,物流配送员主要负责协助分拣每日快递;晨检助手则负责检查入园同学的仪容仪表,引导大家测温、消毒、洗手。
通过志愿服务,助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为了让志愿服务的体验更真实,老师们不仅在园区内搭建了与岗位匹配的相关场景,还特地定制了职业服装,给予孩子们“沉浸式”的岗位体验。在园区的入口处,建有迷你的“警务工作室”,工作室层高、设施大小均根据幼儿身高“量身打造”,内部不仅挂有工作服,还配备了路障、停车引导牌等岗位常用设施。“志愿服务中心的场景与道具搭建都是园区老师们参与设计、制作的,老师们更了解孩子的习惯,场景和道具不仅尺寸合适,而且还能兼顾其使用细节的安全性。”俞玲艳说。
老师们还根据幼儿认知能力,设计志愿服务中心不同岗位的应聘方式。例如,大班的孩子通过绘画描述自己对应聘岗位的理解;中班的孩子在老师鼓励下以演讲的方式大胆分享应聘理由和自身优势。
“这样的模式不仅将语言、艺术、社会等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不少孩子们回到家后还惦记着自己的岗位应聘。”俞玲艳表示,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通过志愿服务延伸学前教育课堂空间,引导孩子们体验真实生活和社交场景,培养孩子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学习的良好习惯,助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