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教育周刊 > 理论

比起校友巨额捐赠 “平价”宿舍助学基金 更显温暖

发布时间:2022-03-23 15:59:26来源: 现代金报
  

  近日,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账户如期收到了备注为“外语学院229助学基金”的转账,这已经是连续第32笔捐赠到款。229,这是外语学院4位校友在校学习期间的宿舍号;229助学基金是他们在毕业十周年之际,从远方给母校送来的一份礼物。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那几个月,转账也不曾间断、从未延期。

  (3月19日《钱江晚报》)

  毕业十多年,这几位校友或许还谈不上功成名就,然而,对母校充满认同与感情的校友们,也渴望通过一种方式来进行回馈,“宿舍助学基金”不仅成为连接校友与母校的一个桥梁,也成为一个宿舍四位室友之间社会联结的纽带。

  诚如几位校友所言,助学基金不多,只想将心中的那份爱心传递给有需要的学弟学妹,也希望他们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与知名校友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一掷千金一样,“宿舍助学基金”同样具有物质的资助功能,也具有精神滋养的功能。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寒门学子,也会在善意的传递中汲取精神力量。

  四个室友每月承担800元助学基金,既能裨益学弟学妹,也不至于对自己的生活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宿舍助学基金”的成本是可接受的,也具有可持续的基础。“宿舍助学基金”已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公共事务,让已经没有居住在一起的四个室友联系起来,成为利益相关、情感相系的慈善共同体。有共同的信任,有共同的目标,“宿舍助学基金”见证了室友之间的团结与友善,见证了一种“柔软的力量”。

  “宿舍助学基金”犹如一面镜子,提醒和启发人们:参与公益没有多高的门槛,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做到。慈善并非少数成功人士的专利,慈善同样需要“众人之力”;虽然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际遇有差别,但慈善不以财富多寡论英雄。只要有向善之心,从能做的事情开始做起,用自己喜欢的渠道参与其中,将慈善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同样可以给陌生人带去善意和温暖。

(责编: 辛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