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学校 落实延时服务 加强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探索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区的农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教育依然是短板,各项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特别是音乐教育更是匮乏。关注并重视山区农村学生音乐素养教育,是促进国民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美育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音乐素养教育,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基础课的必修课。它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但是,目前山区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条件相对落后,资源相对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音乐教师和音乐教学设施缺乏;二是家长和学生接受音乐素养教育的意识淡薄;三是由于环境影响,山区农村学生的自身音乐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四是教育主管部门缺乏音乐素养基础教育的引导。
结合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提高山区音乐教师的工资薪酬,以鼓励有专业水平的音乐教师到山乡支教;二是教育主管部门从思想上重视对山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引导学校对家长、学生进行宣传教育;三是提高音乐基础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标准;四是做好有限的音乐教师资源的配置,专人专用;五是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找准切入点,要理论实践相结合。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育部“双减”政策,2021年秋季开学后,全国中小学陆续开始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延时服务的课程安排,以美育教学为主,旨在助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为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具体做法: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理论引领教学。可以以中小学现有的音乐教材为基本,适当拓宽学生能接受范围内的音乐素养知识面;二是实践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提升。可以选择一个试点学校,在学校内挑选喜爱音乐的学生组成合唱团,然后以合唱团的学生为主,培养学生歌唱能力、识谱能力、听觉能力及小型乐器(竖笛、口琴、尤克里里等)的演奏能力,之后慢慢全面辐射其他的学生,最后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音乐氛围,进而辐射整个山区农村的学校。(西峡县二郎坪镇中心小学 王金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中原教育周刊所有。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原教育周刊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